司机|北京“的哥”,逃离出租车( 四 )


司机|北京“的哥”,逃离出租车
文章插图
滴滴App界面截图
部分出租车公司为了有更多的订单,也选择与网约车平台合作,比如滴滴上的“快的新出租”,还有高德上的“聚的出租车”。
一位快的新出租司机告诉DoNews,他现在接到的订单已经全部来自于滴滴平台,但整体数量依旧不多。滴滴最早就是做出租车业务的,后来增加快车、优享、专车等多种车型。而高德2020年开始做出租车业务,有的出租车司机表示高德曾经收取过信息费,订单也会多一些,但DoNews向高德询问后了解到,目前北京区域高德不会向出租车收取任何费用。
司机|北京“的哥”,逃离出租车
文章插图
司机|北京“的哥”,逃离出租车
文章插图
滴滴快的新出租车“优选出租车”标志
图片来源:DoNews
DoNews在采访出租车司机的同时,也采访了部分网约车司机,他们主观感受,疫情期间平台的订单量有下降,但更多是抱怨单子变“小”,对收入的影响远达不到出租车司机“对半砍”的程度。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的份儿钱是固定的,而网约车司机一般是按收入的25%至30%抽成,当订单足够多的时候,无疑是出租车司机更赚钱,而当订单不足时,网约车司机的压力反而少许多。
下图为DoNews根据采访所得资料模拟北京不同类型司机冬季实际收入(刨去油/电费和份儿钱、租金等),受订单量和收入模式的影响,出租车司机实际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而网约车司机依旧能维持住一定的收入。
司机|北京“的哥”,逃离出租车
文章插图
司机|北京“的哥”,逃离出租车
文章插图
北京网约车与出租车司机实际利润模拟
制图:DoNews
这也是另一个有趣的观察:在行政干预较强的北京出行市场上,得到政策倾斜的出租车司机的抗风险能力却弱于市场化平台的网约车司机。且DoNews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进入冬季以来,网约车司机中北京本地人的比例明显上升,在与出租车司机的交流中,不少司机表示,如果能摇上号,就去开网约车。
一位住在东直门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向DoNews感慨,他已经摇号多年,一直没摇上,一旦摇上,就不干出租车了。“到时候我找份在胡同口看大门的工作有个保障,有空的时候就开滴滴去。”
有类似想法的司机不在少数,曾经滴滴司机羡慕出租车司机有保障,而今出租车司机却觉得开滴滴赚的更多。除了开滴滴,去小区当保安也是个不差的选择。一位司机告诉DoNews,由于北京有“4050补贴政策”,做保安月薪两千多,政府再补贴2500元,不比开出租差。
现在的出租车公司几乎很少能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大都是中老年的司机,当问到为什么还在坚持开出租车司机,理由几乎都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再干几年就要退休了,再坚持坚持就能领退休金(不同出租车公司,有的五险一金齐全,有的只有三险);二是开了多年出租车习惯了自由自在,去做别的工作坐不住。
出租车司机,这一曾经北京人专享的“铁饭碗”,现在却越来越不香了,更多的人并非选择留下,而是逃离。
保护,还是开放?
普京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一句话:“忘记苏联的人没有良心,想回到苏联的人没有脑子。”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谁想北京的出行市场回到2015年前只有出租车的时候,基本也是“没有脑子”。
在滴滴上市的招股书中,程维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冬天大晚上打不到车的窘状,于是决定创业滴滴。DoNews甚至找到了一位自称见证过滴滴早期创业的出租车司机,该司机回忆道,“他们老总(程维)我都见过,因为(他们的)软件不好使,我过去调试,当时他们就在中国村e世界那里租了一个小门脸。”当时滴滴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摇摇招车,双方都想要给出租车做网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