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境|在线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对话一起教育创始人刘畅( 五 )


那么再来说教育局长的要求就再往前扩大 , 它不仅是教学 , 还要实行对于整个学校的绿色指标的管理 。 举个例子 , 指标包括学业负担、作业时长 , 一共20多个维度的指标 , 这些指标有些是通过作业数据分析的 , 还有一些是每个单元作业后面的问卷向学生收集的 , 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局长所需的综合数据 , 即对于学校做20多个维度的数据管理 , 所以这是一个以作业为核心的教学产品 , 实际上是一个同心圆不断的在往上画 。
所以最底层的东西我认为最明确的就是学生、老师、校长、局长 。 所以这种综合服务最后买单的是教育管理者 。
深响:之前也了解到咱们公司的「本地化」一直是一个优势 , 做的比较好 。 咱们一直是怎么样发力本地化的 , 以及在之后有哪些打算?
刘畅:本地化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 作业的需求实际上是内容的需求 , 而本地化最大的本质 , 就是你的内容能不能符合当地的教材和当地的考试标准 。
所以本地化能够做好 , 实际上是依赖于“人工+智能”、还有就是内容的积累 , 过去10年我们一直在修炼这件事情 。 所以其实今天任何一家想做作业为核心的产品 , 功能开发可能很快 , 然后不断迭代 。 但是内容沉淀确实需要更多的时间 。
深响:除了本地化以外 , 我们还有什么样的竞争壁垒?
刘畅:我觉得是对作业产品的理解 。 就是说如果作业产品能够做到满足于多种用户的需求 , 我们公司的产品经理和技术团队是过去10年贴着用户服务这个场景所积累的 , 包括我本人这10年就泡在学校里 , 跟一线用户加深对于作业这个场景的理解 。
作业是个小事情 , 但是小学一年级到初三这九个年级 , 然后初中9个学科 , 1234线城市 , 这3个象限 , 不同的老师对于作业的需求是有很大差异的 。 什么样的标准化产品 , 既能满足普遍标准又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 同时作业的数据真的能服务课堂、服务教学管理 , 以及整个教育的综合素质管理 , 其实是一件复杂的大工程 。
深响:公司除了围绕教育信息化赛道以外 , 我们未来会涉足其他赛道吗?比如说智能硬件 。
刘畅:我们今天的作业场景当中会涉及到硬件 , 比如说智慧笔 , 我们其实也发明了一些新的硬件 , 比如说我们在一些试点学校里面有那种学习舱 。 所有的题目 , 如果通过智慧笔收集的数据发现题目做错了的话 , 那么你可以个性化的进入到学习仓里面去听 。 同时 , 我们的自学业务未来可能也会研发硬件产品 。
【关于教育信息化赛道】
深响:在转型过程中 , 您为什么选择教育信息化赛道 , 且这么有信心?
刘畅:国家每年大概三四千亿的教育信息化投入 , 而过去的教育信息化有上千家中小型公司 , 但产品并没有让我们的客户老师校长高频使用 。 随着双减 , 这背后真正要做的是助力校园教学质量的提升 。 放在校内的话 , 只要能够把产品做好 , 对于老师有帮助 , 一定可以做大市场 。 未来会有更多的教育公司都会走这个赛道 。
在转型过程中 , 我的一些老员工给我发私信说:“你懂教育我们都认 , 但是你为什么要选择校园信息化?你过去在新东方干过的 , 你是个考研老师 , 你做点考研不好吗?”我在会上也把这段读出来 , 我说公司的使命叫「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 , 这个不是虚的 , 我们创业初期的三个假设 , 就是说有一半的作业是无效的 , 一半的课堂是无效的 , 一半的管理是没有经过数据校验 , 是依靠经验的 。 所以我觉得公司还是要有第一性原理 , 就是说双减前后 , 基础教育的共性问题有没有发生变化 , 个性问题有没有发生变化 , 素质有没有变化 , 客户的需求有没有变化 , 你就要生产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乐观的找对方向一门心思扎下去 , 相信一定会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