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谁能代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未来?( 五 )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谁能代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未来?
文章图片
用顾维灏的解释来说就是:“MANA是毫末自动驾驶产品进化的核心动能 。 随着时间积累 , MANA会让毫末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更准确 , 认知决策更像人类 , 让标注、仿真验证更高效 , 不断提高算力利用效率 , 打造更快、更稳、更安全的自动驾驶系统 。 ”
这成为毫末智行这位新生能够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快速发展的底层逻辑 。
截至今年4月 , 毫末智行已在长城旗下6款量产车型中搭载HPilot辅助驾驶系统 , 用户累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700万公里 , 这些数据未来还在进一步增长 。
值得注意的是 , 对于智能驾驶感知方案的设计 , 毫末智行并没有像特斯拉那么激进 。 在最近发布的毫末HPilot3.0的方案里 ,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搭载有激光雷达 。
对于激光雷达 , 要不要上车 , 这不是一个“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是多数人手里”的问题 , 而是一个有激光雷达能否在当前阶段更能保证辅助驾驶产品安全性的问题 , 是否有消费者愿意为激光雷达埋单的问题 。
显然 , 随着激光雷达价格的大幅下探 , 原来让马斯克怒不可遏的“傻子才用激光雷达”的成本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 而激光雷达对于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收益则正在显著提高 。 另外 , 从用户安全角度来说 , 能够增强安全冗余的传感器方案 , 至少要优于仅靠单一传感器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谁能代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未来?
文章图片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必选项?)
对于高精地图这一选项 , 毫末智行也给出了比较务实的态度 。 在乘用车辅助驾驶的城市高精地图获准使用之前 , 毫末智行提出了“重感知”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 这相当于武功高手在获得趁手兵器之前 , 将自己内力练好 。 而一旦城市高精地图可以纳入商用 , 基于用户安全第一的理念 , 自然还是要采用 , 充分保护用户的安全 , 而即使在某些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场景 , 也能帮助用户规避驾驶风险 , 保障驾驶的周全 。
因此 , 对于像马斯克这样一位在多个领域已经有着传奇色彩的“大人物” , 我们也不必过分迷信 。 马斯克认为人类仅靠双眼就能感知世界 , 轻松开车 , 那么自动驾驶是不是也只靠眼睛就可以呢?当然可以 。 但是能不能开好、开稳、开得安全 , 不犯人类盲区出现的那些事故 , 是要打一个疑问的 。
事实上 , 对于新手司机和老手司机来说 , 尽管他们都在依靠视觉开车 , 但显然他们头脑中的开车的知识是不一样的 。 老手司机有着对于城市环境丰富的记忆和对于他人开车行为的丰富预判 , 对于潜在危险的感知 。 这些不是仅靠视觉来实现的 。 也就是说 , 老司机可能在头脑里预装了城市的“高精地图” , 具有了“激光雷达”一样的超视距的感知能力 , 而这些能力不是依靠摄像头的训练就可以学会的 。 把这种能力直接给到智能驾驶系统 , 难度不相当于为新手智驾系统做了功力升级吗?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谁能代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未来?
文章图片
在这次毫末AIDAY的分享上 , 顾维灏表示 , 毫末城市NOH在中国城市道路场景的表现已经不输于特斯拉在中国道路的水平了 。
这一点上 , 毫末智行似乎没有迷信“权威” , 也不担心被说成是“跟随主流” 。 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才是做好智能驾驶产品的态度 。
自动驾驶“没有秘密”
对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解 , 我们可以看做是任何一个系统的“关键设定” 。 这个设定既不会是谁家自创的武功秘籍 , 也不可能被谁能独家专有的技术专利 , 而是一个需要费尽心力去探索和思考的逻辑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