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CEO心里不能只有“钱”,更要有“人”( 四 )


四、公司的目标应该上下一致 , 目标对齐 。
德鲁克说 , 任何商业企业都必须建立起真正的团队 , 并且把每个人的努力融合为一股共同的力量 ,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
任正非经常讲 , “力出一孔 , 利出一孔” 。
做企业跟打仗道理一样 , 真正牛的老板 , 都是站在更高维度通盘思考 , 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 如果一盘散沙 , 企业自然溃不成军 。 吴晓波在《大败局》中讲了很多企业 , 因为目标太分散 , 盲目搞多元化 , 最后把自己搞死了 。
而真正要全公司做到“目标对齐”却很难 , 因为:
1. 任何公司都是由小团体构成 , 大目标未必与小目标一致;
2. 目标的解释成本很高 , 而不同层级的人 , 认知和视野不同 。
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是索尼 。
SONY在消费电子领域是神一般的存在 , 用现在的话说叫索尼yyds!
但是今非昔比 , 索尼从黎明到衰落 。
举个例子 , 索尼微单相机技术无敌 , 电视技术、音乐技术、游戏技术 , 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 , 但它就是做不好手机 。 如今你在办公室、在街头 , 也很难见到有人用“索尼手机” 。
索尼最大的问题 , 就在于公司目标无法对齐 。 相机部门不把最好的技术拿出来 , 电视部门也不把最核心的bravia电视显示调教技术提供给手机部门 , 而Walkman部门 , 当然也不希望一个智能手机的音效 , 与三四千块钱才能买到的Walkman是一样的 。
这是典型的大企业病 。
另外 , 即使公司上下目标一致 , 也存在无法对齐的情况 。 举个例子 , 一家冰箱公司的总目标是——转型升级、淘汰低端产品 , 造出高品质、有设计感、潮流感的产品 , 提高品牌形象 。
这是大目标 。 但是分解到研发部门、业务部门、销售部门时候 , 就会有目标偏离 。 研发人员可能会想 , 市场上高端那么多 , 自己公司没有品牌优势 , 研究了也卖不出去;业务部门可能觉得卖高端产品客户不认 , 业绩反倒不如之前;品牌部门可能想着借机多申请点广告投放费用 。
另外 , 公司战略目标的解释成本很高 , 而不同层级的人 , 认知和视野不同 。
董事长更看重公司长远打算;高管可能更看重期权和部门业务的壮大;中层更看重自己的团队规模、升职加薪等;基层员工可能就想多赚点钱 。
当然 , 这并不能怨基层员工 , 任何人在没有解决温饱、住宿问题之前 , 都很难有远大目标(少数天才除外) 。
所以中国最优秀的公司 , 都是用高薪吸引最顶尖的人才 。 任正非在华为的股份不超过0.8% , 但这一点 , 可以说95%的老板做不到 。
这就是“知”和“行”的差距 。 很多老板“嘴上爱人才 , 本质爱金钱” , 所以 , 没有知行合一 , 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
回到目标管理 , 怎么才能目标对齐、上下一心呢?老板又怎么识别出哪些人真干了事情 , 哪些人就会耍嘴皮子呢?
OKR是一个好用的系统 。 将复杂的问题 , 透明可视 。
举个例子 , 在飞书 People下面有个飞书OKR工具 , 在其中你可以看到战略是如何层层落地的 , 最核心的目标由哪些员工来承接 。
以前做流水账汇报 , 很多人说了半天没有一条是围绕目标的 。 而在飞书文档中可以插入OKR , 员工可以在每个目标和关键结果下记录当周进展 , 对着OKR汇报 , 聚焦讨论业务目标 。
比如三一重工 , 是中国唯一上榜世界500强的工程机械企业 。 2020年疫情 , 园区封闭 , 大量员工在线办公 , 有的部门打电话、有的微信、还有各种视频会议软件 , 沟通变得很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