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初八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俗话说:“腊八粥,吃不穷;吃了腊八便丰收 。”到了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不仅当天吃,还要留一些积余,作为引子,吃到大年除夕 。这种腊八饭不仅给家里人男女老少吃,而且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给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表示农业大丰收,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
【陕西腊八节习俗】“腊八节”的风俗由来,传说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 。
1、腊八节的起源很早,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 。远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 。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 。这种祭礼,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善良的心理活动 。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衣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熬上一锅体现农业大丰收的“腊八粥” 。一则是为了祭奠神灵!二则是为了供全家大小人等,聚餐一顿,庆祝丰收,预祝来年更大丰收 。这就形成了腊八节日吃腊八粥的风俗 。
2、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成为习俗 。以后由佛教徒念经吃粥,传到民间,广大人民也以佛教吃粥而吃“腊八粥”了 。
3、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成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
腊八饭
一般的腊八饭有两种:腊八粥与腊八面,都是在腊八节这天吃的 。一般早饭喝“腊八粥”,午饭吃“腊八面” 。
腊八粥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圆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熬成的粥 。“腊八面”是在“腊八粥”内,煮上面条(或面片),熟而食之 。
“腊八粥’’体现农业大丰收,能吃“腊八粥”的岁月,就算是好年头,所以人们竞相沿习之 。希冀农业大丰收 。
腊八风俗
每年腊八节,在陕西米脂一带流传着“挂腊八穗”的习俗 。在这一天妇女用谷秆编成谷穗子,内装红枣,挂在小孩肩上,既求小孩健康成长,早日成家立业;又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陕西富平县一带人民,在腊八节这天喜欢酿酒,名日“腊脚”(酒引子);长安县的古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的人民,在腊八节这天,讲究给老人送粥,丈人家要请女婿吃粥;华阴县人民于腊八节当天煮腊八面敬神;大荔人民于腊八节煮“腊八粥”祭祖;凤翔一带的人民,在腊八节这天喜欢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成“腊八焖饭”,是节日的珍贵风味食品;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腊八节这天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发的习俗,认为这天理发大吉大利;汉中地区西乡县的农村,于腊八节除自食“腊八粥”外,还将“腊八粥”馈赠亲友并给树上喂粥(用刀切开树皮),一边喂粥,一边念道:“喂喂喂腊八,明年结个繁疙瘩 。砍一刀,结一万,年年喂你腊八饭 。”;宝鸡地区的陇县农村,在腊八粥内混煮荞面饺子,俗称“雀儿头”,是节日的特殊风味食品,这一天五更时,当地农民不见日光,敲取大冰块置放于粪堆之上,名曰“堆冰狗”,俗说这样可免除庄稼病虫害;延安地区的人民过腊八节,早饭是用养麦面捏成鸟头、蝌蚪、蛇尾等形状,在用软米做成的粘饭将熟时放入,待熟后食之,称之为吃“懵饭” 。
- 陕西重阳节习俗
- 陕西冬至节习俗
- 陕西中秋节习俗
- 陕西元宵节习俗
- 陕西铜川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
- 老北京民俗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与洗疚疾
- 西安风俗吃五豆
- 陕西铜川民间节庆习俗 耀州社火
- 陕西延川布堆画
-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