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驱邪避邪 。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时又是一种特殊而神圣的仪式,它是蓝田瑶族少女们的一种“成年礼” 。每个少女要参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谈婚论嫁的行列 。由此在特定的“团圆节”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独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间舞蹈 。
起源
舞火狗,源自蓝田瑶族对狗的崇拜 。蓝田瑶乡世代与狗和睦相处,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其父用母狗奶水把他养大 。因此,狗对瑶族有育人之恩,舞火狗也是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村寨举行舞火狗活动,据当地老人讲,舞火狗至少已有三百年历史 。
【蓝田瑶舞火狗节】相关习俗与活动
舞蹈以“叩拜”为主,反复吟唱古朴歌谣,礼毕与意中人对歌 。
“舞火狗”活动有一种古朴美贯穿始终,而礼毕后与意中人的对歌给少女们增添了快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未婚瑶族姑娘饭后集中,由年长“有福分”的妇女给她们捆上黄姜叶、山藤,戴上四方插着香火的竹帽,扮演“火狗” 。
村里长者在祠堂供奉先祖后,少女们先在祠堂叩拜,再到村里地塘(晒场等),围着地塘舞拜几圈 。这期间,少女们边舞蹈边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之后的各种舞拜仪式也是如此 。地塘舞拜后,少女们唱着歌穿道过巷到村里每户人家的厨房进行灶台舞拜,再接着到各户的菜园舞拜,祈愿蔬菜长得茂盛 。最后,各村的火狗队汇集在一起,似一条长龙蜿蜒游舞到村外河边,活动开始达到高潮 。
抵达河边后,少女们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帽、香火等全都扔到河里去,然后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病邪,并相互泼水嬉戏 。在整个活动中,鞭炮声不时响起,燃放鞭炮为之助威的是男青年 。他们到达河边后会守候在河岸,等待少女们濯洗手脚上岸后,就选择自己的意中人,两相对歌至天明 。
傍晚,姑娘们先在宗祠里奉上狗粮袋,点燃香火,从大门行至祭台前祭拜祖先,感激先人的恩德,祈求风调雨顺 。祭拜之后,姑娘们列队来到坪地开始表演舞火狗,少女们围着坪地边舞边唱 。结束坪地的舞蹈,她们再到各家的灶塘石祭拜,祈求火种长存 。接着她们还要祭拜菜园,祈求蔬果繁茂,三餐无忧 。
祭拜结束后,姑娘们要穿过长长的巷道,经过曲折的田埂,走向村旁的溪流,将身上配戴解下弃于流水中,以示驱逐瘟疫,保佑健康,再洗净手足,准备参与一年一度的对歌比赛,这是年轻人以此大胆求爱、展示自己魅力的最佳时机 。舞火狗时,男青年点燃鞭炮,为姑娘们的舞蹈相呼应,现在他们又来到村头与姑娘们隔河相望,他们唱起古老的情歌,表达彼此心中的爱慕之情,两岸歌声此起彼伏,一来一往,好不热闹 。
当天,各村的未婚女青年上山采来藤条和黄姜叶,各家都准备好香火 。晚上,全村寨的姑娘们在手臂,腰和腿上用藤条缠满姜叶,头戴斗笠 。年长的妇女在姑娘们身体的这些部位点上香火,列队先向村中的峒主爷和祖先叩拜,然后舞蹈 。拜毕再穿街走巷到每一户人家向灶王爷行礼,如果途经菜园,还要绕园一周 。最后到村外的河边,将身上的藤、姜叶和香全扔进河里,姑娘们就到河里洗手洗脚,同时泼水嬉戏 。如有邻村姑娘,场面就更热闹 。青年男子只在一旁燃放鞭炮 。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 。按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
意义与影响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具有纯朴浓郁的民族风格 。同时,“舞火狗”也反映了蓝田瑶族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对于研究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是蓝田瑶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表现了当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愿望、人生追求等,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