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隆尧民间艺术:石村泥人

【邢台隆尧民间艺术:石村泥人】 石村,位于邢台隆尧县南部的东良乡,这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尤以乡土味十足的泥人久负盛名 。
相传石村泥塑系明永乐元年(公元1404年)秋八月山西一户姓原的移民,将晋故里一带的泥塑艺术移植于该村,至今已有500余年 。
石村泥人是一种泥塑艺术,其原料为红粘土(胶泥)经过淘澄过滤,用模型脱制成形,晾干后涂以白粉底色,再施以红、黄、蓝、绿、黑五种矿物色即成 。品种有泥姑姑、大娃娃、观音、关羽神像等 。其产品造型古朴,色彩对比强烈,价格便宜,畅销冀南各地乡村 。
石村的泥塑以其浓郁的生活情趣,粗犷朴拙的造型,浪漫夸张的手法,鲜艳夺目的色彩而闻名遐迩 。石村泥塑种类繁多,有吹响、摆设、印模等 。题材又可分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鸟动物等,种类多达百种以上,大者近尺,小者不足一寸 。因泥塑是用泥做的,怕碰、怕摔、怕压,又不宜精雕细刻,所以艺人们就扬长避短,大胆提炼、概括、取舍、夸张,取其粗、俗、野、土等特点,使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石村泥塑的制作过程分选土、闷土、和泥、制模、叩坯、按哨、晾干、修坯、打底彩绘等十几道工序,其关键是制模和彩绘 。彩绘多用红、黄、蓝三原色,红色是我国民间喜庆、吉利的传统装饰用色,是兴奋、欢乐、寄有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再以黄、蓝两色点缀或勾边,不但不感觉色彩单调,而且更加强了民间艺术的情趣 。
泥人制作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为主 。泥塑造型多而繁杂,最常见的就是泥人 。
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 。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 。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
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 。所以,石村泥人赢得老百姓的青睐,虽然它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论,但它确实在您的生活中增加了新的亮点 。朴实、直观、真实和更加的“零距离” 。在珍藏时间上也极具挑战性,而且还具有收藏价值 。就是说每件作品均是手工制做,皆为孤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不存在仿造、复制、盗版等被侵权现象的发生,它更不同于油画、剪纸、浮雕等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 。泥人制作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 。
在石村过去一般是全家动手,流水作业,农闲制作,逢年过节会摆摊设点,平时走村串户沿街叫卖,价钱十分便宜,远销山东、河南等地 。在“文革”中石村泥塑被视为“四旧”取缔,改革开放后,才使这些相互自然、物美价廉、具有强烈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之花恢复了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