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云厂商为例 , 阿里云2021年Q4收入增速降至20% , 这是阿里云自公布业绩以来的最低增速;华为云的年收入增速也已从2020年的168%下滑至2021年的30%;涵盖腾讯云的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也在最近创下了增速新低 。
同样是受到疫情的大环境影响 , 2020年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注册量仅为1437家 , 同比下降13.8% 。 简言之 , 不管是在智能云服务还是自动驾驶市场 , 外部环境都颇为严峻 , 再加上还有实力强劲的对手们也在虎视眈眈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百度能交出这样的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 , 在「螳螂观察」看来 , 或许有以下两个原因:
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 , 2021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51.3亿美元 , 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40.1% , 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55.7% 。 未来5年 , 中国公有云市场会以复合增长率30.9%继续高速增长 , 预计到2026年 , 市场规模将达到1057.6亿美元 。
自动驾驶赛道同样增速惊人 , 机构预测 , 我国自动驾驶服务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23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994亿元 , 六年CAGR高达136.2% 。 聚焦这两大主线 , 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业绩突破也就顺理成章 。
另一方面 , 百度多年以来的技术投入和人才积累同样功不可没 。
据财报数据显示 , 2022年Q1 , 百度研发费用支出高达51.34亿元 , 并且这已经是连续第6个季度研发费用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过20% 。
而在过去10年中 , 百度每年研发投入都占总营收的15%以上 。 另外 , 据《百度人工智能专利白皮书2022》显示 , 截至2022年4月 , 百度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超过2.2万件 , 其中 , 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 , 中国授权专利超过4600件 。
除了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外 , 在AI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的当下 , 百度还建立了AI人才培养平台 , 与教育部建立紧密合作机制 , 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协同项目 。 2020年6月19日 , 百度还出两个“500万”计划:预计到2030年 , 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超过500万台;5年内培养人工智能人才500万 。
“500万”绝非画饼 , 比如为扩大高端研究者用户规模 , 构建飞桨学术生态 , 帮助百度在AI领域打造更强人才、技术和品牌竞争力 , 百度与CCF联合发起的国内唯一基于自主深度学习平台的松果基金 , 打造AI核心科研圈;又比如百度人才智库、百度学术、天津大学复杂管理系统实验室、中国科大国金院商业智能中心 , 还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AI华人青年学者榜单 , 试图从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力、学术潜力指数三个维度 , 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 , 遴选出了100名活跃在经典AI领域和50名活跃于AI交叉领域的高潜力青年学者 。
如果说找准有潜力的赛道是“方向标” , 让百度走上了更未正确的道路 , 也为它带来了更加健康的营收结构 , 那么人才和研发实力 , 就是百度的“盔甲” , 虽然不具备进攻性 , 但为百度牢牢稳住了基本面 , 使其业务发展更有韧性 。
跨越“S型曲线” , 百度能否实现二次增长?
大多数行业、产品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 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 , 一般而言企业往往需要经历探索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期五个阶段 , 时间短则两三年 , 多则数十年 , 用图像来表示 , 往往会呈现出一条“S型曲线” 。
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曾在其著作《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中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就像S型 , 企业家必须在第一曲线下滑前找到第二曲线 , 并在第一曲线达到顶峰之前助推第二曲线成长 , 才能弥补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 , 实现企业永续增长 。
- |合力共抗疫情!微博发布Q1财报,用户与流量双增长
- 社交平台|财华洞察|这个流年有点难:全球社交平台大PK
- 阿里巴巴|美团Q1财报:亏损收窄,“年夜饭”立了一功
- 格力电器|煮酒论书:社交媒体是什么
- 美团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25%至463亿元,经调整
- 微博|社交遇上元宇宙,互联网世界下一件大事如何落地?
- 社交|未来互联网将打败所以实体经济,失业潮倒闭边来临,实体如何面对
- 社交|一年倒闭1.2万家:年轻人抛弃「KTV」,罪魁祸首竟然是“互联网”
- Python|社交平台封禁40个与吴勇相关账号
- 微博发布Q1财报: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0% 月活跃用户达5.8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