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时期,平昌令张翊著《花经》,沿用古代官衔等级将花卉也以“九品九命”等级品评 。这是我国第一部花卉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最早记载山茶花的文献,可见当时人们对山茶花的地位就已非常看重 。
在《花经》中,山茶花被列为“七品三命” 。直到今天,山茶花依然深得人们喜爱,被评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珍品 。有关茶花的形态特征描述,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山茶花叶似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 。”
史料记载,在三国时代,山茶花已有人工栽培 。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宫廷、贵族庭院里栽种的,仍是野生原始种茶花,花单瓣红色 。唐代丞相李德裕(787-850年)著的《平泉山居草木记》记载:“是岁又得稽山之......贞桐山茗 。”南宋《会稽续志》述及贞桐山茗时说:“在唐,唯会稽有之 。其种今遍于四方矣 。”又说:“其花鲜红可爱,而且耐久 。”宋代记载了茶花品种15个,此后品种不断增加,至今我国的山茶品种已达有883个 。
中医认为山茶花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瘀肿的功效 。内服可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带下;外用则治烧烫伤、创伤出血、跌扑损伤、乳头皲裂疼痛等症,这主要与山茶花含有花白甙及花色甙等收敛止血成分有关 。
对山茶花的药用价值最早见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对此有详细记载:“山茶,其叶类茗,又可作饮,故得茶名 。产南方 。树生,高者丈许,枝干交加 。叶颇似茶叶,而浓硬有棱,中阔头尖,面绿背淡 。深冬开花,红瓣黄蕊 。主治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 。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 。”
在我国,山茶油的食用历史已有3000多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疗作用:"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肝血亏损,驱虫 。益肠胃,明目;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对于茶油的药用价值,其他古籍也多有涉及:《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以治疗痔疮,退湿热";《农居饮食谱》记载"茶油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
【“七品三命”山茶花】 在西南地区,民间常取山茶花花蕾供药用,视红色宝珠茶花为药用茶花 。其他山茶花也有类似的作用 。山茶花也可泡酒或煮粥 。
- 陕西耀州火亭子
- 陕西咸阳渭城区:二月二“龙抬头”古庙会
- 陕西华阴西王“华山红社火”
- 陕西山阳漫川八大件
- 李清照词中的“花”“酒”意象
- 你真的了解“宅文化”吗?
- 中国“四大书院”蕴含的古代建筑文化
- 湖南宜章“昭王公出行”祭祀民俗
- 北宋“文圣”欧阳修
- 北宋“红杏尚书”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