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垄断9年后,退出中国!一代装X神器,为何被国人嫌弃?( 二 )



无辜躺枪的Kindle , 亲自下场带节奏 , 趁热发了一波“读书的人有梦可做”的海报 , 还让品牌 logo 中坐在树下阅读的小人躺了下来 。

顺便搞了个床上四件套 。

拼命自黑和玩梗的背后 , 是Kindle成为了鸡肋式的摆设 。
在这一点上 , 二手平台的数据证明了Kindle有多落寞 。
Kindle最大的流通平台不是正品网站 , 而是闲鱼上 。
数据显示 , 闲鱼上每年成交Kindle超40万台 。 Kindle的销量“一半在盖泡面 , 一半在二手平台”的调侃 , 还真不是玩笑话 。

去年 , 闲鱼公布了十大“无用”产品 , 高居扫雷榜第三名的是电子阅读器 , 仅次于空气炸锅和跑步机 。

更扎心的调侃是 , 因为外卖的兴起 , 泡面卖不动了 , 所以Kindle连“盖子”都当不成 。

每天 , 有超过10万的用户在闲鱼鱼塘交流“Kindle的邪门经验” , 连Kindle工程师都会去 。 他们就做一件事:刷机魔改 。
简单来说 , 是通过刷机成安卓系统 , 突破Kindle技术限制 , 阅读任何书城、漫画APP的内容 。 封禁多次 , 也难以阻挡电子极客的探索热情 。
Kindle最活跃的平台 , 除了闲鱼还有小红书 。
万年吃灰的kindle再次成为书桌必备好物 , 理由有些啼笑皆非 。
小红书上有各式各样的保姆级教程 , 不是教你找免费图书资源 , 而是教你开发Kindle“有用”的一面 。

来源:小红书
Kindle能做励志台历、华丽时钟 , 偏偏不是在阅读 。

kindle的读书人设 , 曾征服了中国人Kindle曾风光无限 。
2012年有两款网红产品横空出世 , 一款是苹果手机 , 另一个就是Kindle Paper White 。

2016年是进入中国的第三年 , 中国成为Kindle全球销售的第一大市场 。 2018年 , Kindle在中国累计销售达到数百万台 。
中国是怎么成为Kindle的吸金之地的?
1、读书人设 , 打造阅读乌托邦
相较于当下爆火的知识付费 , Kindle才是祖师爷 。
最初的Kindle , 无论是运行灵敏度还是功能上都不如手机和平板 , 更别说看视频、打游戏了 。
它所有的功能只专注于一件事情——阅读 。
?模拟真实纸张的效果、适合户外环境的墨水屏、不累眼……这些功能都服务于Kindle的设计核心沉浸式阅读 。 正如贝索斯所说 , Kindle是专门为长篇阅读打造 。

Kindle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只要买了它你就能多读书 。 这本质上和健身卡、得到APP的功能如出一辙 , 前者缓解身材焦虑 , 后者缓解知识焦虑 。
有一台Kindle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 。 当地铁上的年轻人拿起Kindle看书时 , Kindle似乎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避难所 。
Kindle甚至一度成为公司年会礼品标配 。
2、两座“线上图书馆” , 搞定中国读者
巅峰时期 , Kindle的电子书资源一度达到70万本 , 相当于两座市级图书馆的体量 。
其实Kindle在硬件上几乎不赚钱 , 也不靠换机潮来赚钱 。 那么 , Kindle靠什么赚钱?
Kindle做得是卖书生意 。 实际上 , Kindle相当于电子书架 , 电子书来自于版权商 。
在亚马逊之前 , 索尼电子阅读器因版权问题 , 空有硬件却无书可看;汉王豪掷3000万建电子版书城 , 与出版商二八分成 , 结果连亏两年 。

建电子书平台 , 难度远超过了厂商的想象 。 这中间是线上书商与线下出版社、渠道商、作者之间的博弈 , 新旧势力的利益牵涉太复杂 。
相较于国内早先诞生的同类产品 , Kindle有一个好爸爸——亚马逊 。

亚马逊做图书零售生意 , 外文资源足够多 。 Kindle团队入华后 , 先后拜访了中信、外研、华商和商务印书馆四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