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机器视觉”盯上了特斯拉( 二 )


正如余承东所说 , 自动驾驶的未来 , 不应该依赖高精地图、车路协同 。
在他看来 , 过分依赖于高精地图、车路协同 , 智能驾驶的能力就上不去 。 特斯拉的成功经验给其他车企打了个样 , 自动驾驶不一定依赖高精地图 , 甚至连雷达都不需要 。
华为“机器视觉”盯上了特斯拉
文章图片
极狐阿尔法S(ARCFOXαS)华为HI版|图片来自极狐官网
在这种方案中 , 高精地图对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确实提供了很大便利 。 目前 , 在乘用车领域 , 高速公路和停车场已经成为高精地图的主要落地场景 , 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自主泊车也顺势成为厂家宣传的重要卖点 。
诚然 , 目前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无法摆脱对高清地图的依赖 。 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 高精地图的局限性也在逐渐扩大 。 尤其面对复杂的城市路况 , 高精地图的"上帝视角"好像被蒙上一层迷雾 , 一步一步靠近马斯克所认为的"糟糕方案" 。
"覆盖不全 , 更新不及时是当下高精地图面临的主要挑战 。 随着场景的扩大 , 高精地图的‘精度’可以说正在被稀释 。 "国内某新势力车企自动驾驶负责人杨涛(化名)向车市物语说道 。 在他看来 , 想在城市里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 , 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感知定位能力 。
"自动驾驶系统对于高精数据有着几乎完美的品质追求 , 需要特殊的工艺流程来保证数据精度和品质 , 同时需要打造高精数据源和众包更新能力的建设 。 降低数据更新成本是高精地图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 "四维图新副总裁张建平曾说 。
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采集方式还是以高精地图采集车来完成 , 通过安装在车端的激光雷达、摄像头、轮速计、IMU等装置收集道路信息 。 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力成本都很高 。 而且在后期更新上 , 这种投入是持续的 , 不是一次性的 。
为了满足用户对新鲜数据的需求 , 市面上出现了另一种采集方式——"众包采集" , 也就是特斯拉所采用的方式 。 借助用户车辆上的摄像头采集信息 , 反馈更新 , 实现数据绘制的自动化和数据化 。 但这种形式在国内要获得"入场券" , 那就是准入、合规上的问题 。
面对高精地图当下的处境 , 视觉的实时感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 就像余承东所说 , 特斯拉的成功经验可以说给其他车企打了个样 。 而华为在视觉感知上已经布局多年 , 依靠自己是可以改善现状的 。
机器视觉军团的成立 , 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华为的想法 。 华为现在要做的 , 就是不依赖高精地图 , 让视觉感知占据上风 。
低成本+软件优势
针对上述问题 , 行业内引申出两个概念 , "重感知"、"重地图" 。
在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TO侯聪看来 , 重感知还是重地图 , 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 而是一个商业问题 。 在轻舟智航的解决方案中 , 未来一定会通过更强的感知去降低对地图的依赖性 , 但这需要分阶段去完成 。
既然是商业问题 , 低成本也就成了自动驾驶路线选择的关键因素 。 视觉感知的低成本 , 业内有目共睹 , 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证 。
除了华为 , 长城汽车毫末智行今年也有类似动作 。 这也让业内很多人将华为、毫末智行放在了特斯拉的行列 。
华为“机器视觉”盯上了特斯拉
文章图片
毫末智行NOH|图片来自官图
今年4月份 , 毫末智行在AIDAY上正式发布了NOH城市版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 而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便是"重感知 , 不依赖高精地图 。 "根据毫末智行CEO顾维灏的解释 , 毫末智行自动驾驶的进化更多依赖数据智能体系MANA的进步 , 其中依赖视觉数据感知智能的进化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