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 ADAS 实力玩家官宣入局「智能座舱」赛道( 二 )


比如针对矿区、物流等场景的专业司机,澳大利亚的SmartCap公司2013年就生产出了智能帽,内置脑电电极,戴上后可实时采集驾驶员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又一家 ADAS 实力玩家官宣入局「智能座舱」赛道
文章插图

还有通过测量汗液成分中的乳酸、氨和酒精等数据,可以分析司机疲劳程度的智能手表、智能指环。
又一家 ADAS 实力玩家官宣入局「智能座舱」赛道
文章插图

又如美国Electronic Ssfety Products公司开发的方向盘监视装置S.A.M.(steering attention monitor),方向盘正常运动时传感器装置不报警,若方向盘持续多秒不运动,S.A.M.就会发出报警声,直到方向盘继续正常运动为止。
又一家 ADAS 实力玩家官宣入局「智能座舱」赛道
文章插图

还有诸如日本研制的电子“清醒带”、DAS2000型路面警告系统( The DAS2000 Road Alert System)、美国研制的打瞌睡驾驶员侦探系统DDDS( The Drowsy Driver Detection System)、韩国Advanced Biomelric Res Ct发明的潜呼吸探测防瞌睡系统等林林总总尝试。
为什么是视觉算法脱颖而出成主流?对于判断人的疲劳状态,较为成熟且准确率高的方法,是直接获取驾驶人的脑电波、 心率、肌电等生理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会给司机的正常驾驶带来不便,车辆运动状态中的检测也会使得测量精度大大下降。
至于通过检测机动车的方向盘转角、方向盘转向力等参数来间接判别驾驶人的疲劳状况,由于较易受到道路环境状况等外界因素影响,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率相对而言也并不高。
因此,在以上技术方向中,被最为广泛使用的是1996年,由美国 Knipling ,Wang 和 Kanianthra等人提出,并在1999年正式被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发表作为一种可行办法的perclos,主要就是基于摄像头,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眼睛闭合时长所占的比例来判断司机的疲劳驾驶程度。
基于perclos原理,为了提高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的精度,同时随着近年图像处理软硬件技术测量速度、准确性的提升以及深度学习网络的发展,除了眼睑闭合,目前先进的疲劳驾驶测试大多还融合了对瞳孔、视线跟踪、嘴巴开合状态、头部姿态等多种面部特征变化的捕捉和识别。
又一家 ADAS 实力玩家官宣入局「智能座舱」赛道
文章插图
OMS演示
这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算法的非接触式疲劳检测技术目前已成业内大多数厂商的主流技术路线,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比如MINIEYE就是在2017年,开始针对商用车,研发基于摄像头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而在2018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还曾发布了关于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的通知,主要内容即是希望在道路客货运输领域,通过强制“两客一危”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来消除疲劳驾驶等隐患。
同样是为了防止驾驶员分神、瞌睡,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还发布驾驶员疲劳监测法规(DDAW)草案,计划自2022年7月起,对车速超过70公里/小时M类和N类新认证车型强制实施DDAWS要求,2024年7月起,对所有新注册车型强制安装DDAW系统。
MINIEYE的智能座舱负责人杨一泓对新智驾表示,“对于使用何种技术路径来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欧标有很具体的分析。MINIEYE内部也花了很多时间,去与医学院校探讨和研究欧标的内部报告内容,他们对这种视觉判断,是呈鼓励态度的。”
杨一泓透露,因为MINIEYE目前正好有几个项目需要参考DDAW来做检验和设计,近期MINIEYE的驾驶员监测系统内部有基于欧盟的DDAW做过一整套的预检,对于明年通过欧盟的监测比较有信心。
根据介绍,MINIEYE的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使用红外摄像头,具备三级疲劳监测,可针对驾驶员不同疲劳状态、眼睑开闭程度、视线方向及眨眼频率等行为进行判断分析,实时提供精确的疲劳预警及注意力等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