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微信已走到极限?( 二 )


第三类指向采访人员本人,说大多数采访人员眼高手低,由于处于媒体行业,就看什么都觉得自己会了,但是事实上只是一知半解,真到执行的时候就傻眼了。
这类人通常比较自大、虚荣心强、爱好吹牛,常喜欢以与某某大佬谈笑风生进行社交炫耀,嗯……这行业确实很多这类人。这个问题看似只与媒体行业相关,但与“内容变现”这件事有很大关联,毕竟媒体在商业上的逻辑,就是内容变现。
我认为解答这个问题的钥匙基本在于——信息离钱的距离。
事实上,信息也好/知识也好,都无法直接变现,而必须经过某种行动的中转,这就导致大众对信息/知识始终不会产生强烈的付费意愿,内容离变现也就始终存在距离。
比如大学教育,如果不能开设学历证明,而存粹作为知识输出的话,那么它并不会受到多少重视。原因在于,学历文凭与工作机会有强关联(文凭减少了人力市场供需匹配成本),而工作机会就是知识变现的途径。
换句话说,我们将大学看作是一种付费内容媒体,人们愿意付费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为付费读者提供一个顺利转化为金钱/社会地位的文凭证明。
用这个逻辑来套在各种信息内容中便可以豁然开朗,最值钱的信息是什么?大概是资本市场内幕消息,因为根据真实的内幕消息来操作,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投资变现;而最不值钱的信息是什么?或许是心灵鸡汤,因为读者从知道信息到真正能够执行,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股评内容很容易变现(割韭菜),因为它可以较为直接地给出投资建议,而股市投资门槛不高;亲子教育内容也很容易变现,因为父母往往很舍得为孩子教育付费;职业技能也很容易变现,因为很多人会为职业竞争力付费,而职业竞争力与薪资挂钩。
而媒体所提供的大部分新闻资讯一方面并不稀缺,一方面又离读者信息变现较远,自然很难是一个好的生意。那么愿意为深度内容付费的读者就更不多,并且存在一个矛盾,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人,往往并没有太多时间阅读付费内容,即使是付费优质内容也无法解决离钱远的问题,因为离钱近的信息/知识往往被法律法规管制或限制,这是一个内在的冲突性。
因此我也不相信付费媒体在未来会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更不相信付费内容会成为某种“主流”。
这个话题还可以继续下去,不过我们就此打住。
二、直播与内容变现前面说到,由于信息/知识离钱比较远,这就让绝大多数读者不会产生付费意愿,从而导致内容创作者存在变现难题,不得不通过广告的形式进行内容变现。
广告变现模式其实跟内容付费模式很像,广告商为读者的注意力付费,但区别在于,创作者不可能每篇内容都是广告,即使可以,广告内容的创作不可能不受广告主的影响,广告主想表达的、读者想看的、创作者想写的三者极难统一。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内容商业化的漏斗。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广告变现一来有广告加载率的漏斗制约,一来需要经过广告商作为中间商中转一道,导致商业化效率并不高。显而易见的是,广告商在媒体投放1元,最终需要通过业务在读者上赚取超过1元的利润,业务才能不断运转下去。
创作者该如何提升商业化效率?或许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自己直接卖货?或许是探索高效的内容付费模式,让用户更有意愿付费?
这时候,直播出现了。
直播的形态可以大大促进用户的付费意愿,无论是通过传统的打赏模式,还是通过带货转化的方式,同样也可以让创作者与用户之间做出更加及时和丰富的互动。整体来看是一个内容效率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