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微信已走到极限?( 五 )


  • 微信身份:个人通讯社交,强制与朋友圈一对一绑定,无法直播;
  • 视频号身份:视频发布、直播功能,与某个微信身份强制绑定,可以在视频号入口中进行评论,可进行身份/企业认证,可选择与公众号身份绑定;
  • 公众号身份:图文、视频发布功能,可选择与视频号身份绑定,可进行身份/企业认证;
  • 匿名身份:阅读公众号是天然匿名,视频号点赞可选择匿名(私密赞),可创建匿名身份进入直播间互动;
  • 认证身份:通过个人相关资质证明、企业营业执照认证的身份信息;
  • 真实身份:用户本人的自我定位身份、无意识身份。
公众号的本意是2B的工具,但激发了大量C端创造力;视频号的本意的2C的工具,但未来显然会逐渐成为B端的主场。团队前期对产品预判的错位,或许也造成了这一系列问题。不过这种产品错位也可以理解,公众号需要在PC端写长推文,而视频号要借助手机拍摄,因此公众号更独立,视频号则与移动端个人账号绑定更深,也才有了这种错位。
此外,公众号和视频号都没有对其他账号的关注功能。你关注的视频号,是你个人微信身份关注的,而不是你视频号身份关注的,视频号主页同样也没有该账号的转评赞等信息,对比“抖快B”产品差异和显而易见的。
目前微信的操作是,如果视频号要蓝V认证,必须通过已认证的蓝V公众号实现,且需要与对应的蓝V公众号同名,而视频号所对应的个人微信,则是运营者微信。而个人公众号与个人视频号(以及与个人微信)的绑定可以不同名。公众号和视频号又有各自的粉丝群体。
恩,就是这么复杂,我自己也经常被搞晕。
我们的看法
1)直播目前是串联整个微信内容生态的一把钥匙,打开创作者商业化可能性,同时也能优化整个微信内容生态运转逻辑和效率。
2)直播需要通过视频号这个设计有点反人类,引发了很多复杂问题,未来在合适的时候,微信产品设计上或许会有改变。
3)视频号是一个直播的壳资源,有壳价值,这也会导致视频号的发展虚胖。
4)直播内容阅后即焚,但并不代表对错过直播的人没有价值,如何让直播产生的内容和关系链进行沉淀,可能是下一步;如何让直播/视频内容更容易被搜索,又是一个难题。
5)在目前的复杂账号体系中,用户无法对每一个身份体系都高效地运营,一定会厚此薄彼,最主要的冲突就是视频号身份和微信身份之间的角力,因此我并不认为视频号能达到当年公众号对C端用户及创作者的影响,说的更直接点,依旧不太看好视频号。
6)微信很难承载如此多东西,微信需要分化出其他APP来降降压。
#专栏作家#【 公众|微信已走到极限?】郑卓然,公众号: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广告营销、新媒体运营领域老司机,专注分享营销、运营、商业的干货文章及独特见解。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