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区块链+隐私计算,告别个人信息的‘裸奔’时代?( 八 )


冲量在线产品总经理周岳骞:刚才黄老师有提到隐私计算遇到了很多法律政策以及人们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那我就从这个技术本身来讲一讲目前遇到的一些挑战。
虽然我是一个隐私计算的从业者,但是也必要承认隐私技术目前还是一个新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说从性能的角度来讲,以前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在明文下运算,但现在隐私计算要求很多数据用加密的方式、用密文来做运算,或者在一个加密的空间当中来做运算,那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耗。
第二个就是通用性的问题。以前很多明文下的算法生态是非常的丰富的,比如刚才提到的基于Spark的生态还多普的生态(音译)等等,但是现在隐私计算的平台的很多算法的计算逻辑或者它的实现代码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这个时候其实就会带来它在落地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指冲量在线)在落地的过程中会选择走可信执行环境这样一条路径,其实也是因为在性能方面和通用性方面,它相比其他技术路线具备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不意味着他能够完全解决掉这两个问题。
所以,对于隐私计算的发展而言,我个人不太希望看到的就是现在大家把隐私计算描绘成一个非常强大、非常新、非常阳春白雪的这样一个技术,把这个饼画得非常大,认为它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然后当真正落地的时候,当真正项目上线的时候,大家会发现,由于它在性能和通用性上的一些瓶颈,导致很多生产级别的业务根本就没有办法跑上去,最终只是变成一个玩具,所以我觉得隐私计算的不管是作为服务商而言,还是作为用隐私计算的客户而言,我觉得都需要去直面这些问题。
作为隐私计算的厂商和相关的标准组织而言,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这个技术本身出发,去制定一些相关的,比如说性能通用性和功能性上的一些标准,让这个技术真正朝着成熟可用的方向去发展。第二个就是从客户的角度而言,我觉得要更加辩证的去看待这样一个技术,隐私技术是一定需要用的,还要做隐私保护和大数据的协作,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能看到这个技术就立马去把它用到系统当中,而是在用这个系数之前去做充分的验证,而去制定更加好的一些验证和评测标准,然后把各个厂商都拉进来,让大家一起在这里面去真正把这个东西跑起来,做充分的验证之后再去把它落地到生产环境当中。所以我觉得可能这是每一个新的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和挑战了。我觉得隐私算这个技术也是一样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加脚踏实地的去从生产和工程性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它应用下去,才能够更好的去推动它未来在真正在我们提到的这些比较fashion(音译)的一些场景当中去。
翼方健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曹华 :在这个执行隐私安全计算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国外成功的做法,比如,会把它拆解成一些风险的管理的保障措施,包括物理的保障和技术的保障,还包括以下一些政策流程和文档的要求等等,也包括这个对执行和违规的一些处罚,细分化管理,就给大家制定了可以遵守的规则。比如,数据一旦泄漏,必须及时要上报你们,有了这样可执行工作规范,就能推动数据安全的保护,推动隐私安全计算的开发和使用,所以,这里面很多东西并不是技术环节上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行业的规范,或者是法律法规、政策等等些。
微众银行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负责人李辉忠:对于一个相对早期的技术,或者说相对发展比较前期的一个技术而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