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苏宁的困局,救不了黄光裕的国美( 二 )


2011年,杜鹃改判出狱,局面才开始倒向黄光裕,在其授意下杜鹃亲自披挂上阵游说贝恩资本,令其放弃了对陈晓的支持。几个月后,张大中开始担任国美CEO。
在张大中的协助下,杜鹃很快稳住了管理团队,沿着国美既定方针继续前行。但是毕竟缺少了主心骨,企业动荡带来的影响也不会一时半会消除。
2008年,国美全年营业总收入只有458.9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增速仅8.03%;净利润首次出现跌幅,对比2007年的净收入11.27亿元,2008年仅有10.48亿元,对比上年同期降低了7%。
反观苏宁,2008年营业总收入近500亿元,比国美多了41亿,同比增长了24.27%;净利润21.7亿元,几乎是国美的一倍,同比增速达48.09%。
苏宁正式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如今跌下神坛2012年8月13日夜,北京
京东的刘强东在办公室发了一条微博,“今晚,莫名其妙的兴奋。”
国美|苏宁的困局,救不了黄光裕的国美
文章插图

次日十点,刘强东连更两条微博,剑芒直指线下零售厂商:京东方承诺,大型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
这场史无前例的“815”电商价格大战,京东一战成名。这也被视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一道分水岭,新的电子商务开始对接传统零售业,中国“电商时代”正式来临。
彼时的张近东怎么都不会想到,被他视为不在一个量级,还是个小孩子的京东,竟会成长到他今后十年最大的对手。
苏宁在打倒了昔日的老对手国美后,天猫,京东这些新的对手全面崛起。
电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势头,年轻,有生机,蕴藏无线的可能。
面对电商的步步紧逼,国美和苏宁有着截然不同的应对措施。
国美选择收缩战线,全面防守。这么多年以来,关于国美我们听到的消息好像永远都是那一条:黄光裕还有多久出狱?
苏宁则完全相反,苏宁在一开始就主动加入了他曾经瞧不上的电商行业,2013年,苏宁云商(苏宁易购前身)正式成立,开启了苏宁“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将过去分流下截然不同的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品牌和运营体系合二为一,融合成一个公司,一套系统和两个窗口,实行统一定价。但这种模式并未获得消费者认可,反而导致线上线下矛盾频发,拖累了企业的发展。
电商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经济,正反馈效应很强。谁做的越早,网络价值就比较强,可以越早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容易形成马太效应,强者越强。
换言之就是用户买电器的习惯和钱包早已被京东和淘宝吸走。没有好的创新点,依托于别人成功路径来复制电商之路,只会一步步沦为吊车尾。
张近东一步迟,步步迟。
在电商模式上受挫后的张近东,把目标转向了投资行业。
张近东曾说:“零售始终是1,其他各产业都是1后面的0。通过0的添加,倍增苏宁零售整体的资源实力和行业竞争力。”
2013年,苏宁2.5亿美元收购PPTV;
2014年,苏宁1000万美元收购满座网;
2015年,苏宁19.3亿入股智能手机努比亚;
2016年,苏宁先是斥资19.6亿元,收购国际米兰俱乐部68.5%的股权;后又花3.22亿美元买进龙珠直播。
但是,大部分收购来的业务不仅没赚钱,而且亏损的窟窿越来越大。
两年时间不到,PPTV就亏损了十几亿;满座网被收购后一年就关闭了;2016年努比亚手机亏损2个亿,到现在在手机市场上都消身匿迹了;龙珠直播平台当年更是直接亏掉了5个亿。
“影视,团购,手机,直播”,当时正火的四大金刚,在苏宁这里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自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张近东的投资之路就屡屡不顺,成为了仅次于罗永浩的“行业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