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腾讯和阿里被传“世纪和解”,真相没那么简单( 二 )



两大巨头的爱恨情仇
如果阿里与腾讯真的实现互相开放生态系统,它将象征着两大互联网巨头的“世纪和解”。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近10年间,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之间大小纷争频仍,几乎横亘整个互联网的主流业务。双方正面战场的交锋历时跨度之久、范围波及之广,几乎超越所有行业的鳌头之争。

很多淘宝卖家至今清楚地记得,两大巨头当初是怎么开始起争端的。

2013年7月底,当全国进入最热的暑期时,阿里集团突然宣布暂停与微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服务,断掉一切微信数据接口。淘宝所有卖家随后都收到一则禁令,禁止卖家张贴微信二维码,甚至“微信”两个字也成为违禁词。这被视为淘宝正式屏蔽微信发出的第一枪。

当年双十一之后的11月22日,微信用户发现,朋友之间分享的淘宝店铺链接码,不再能直接打开店铺,相应地都被强行导向手机淘宝的下载页。

很快,腾讯从错愕中回过神来,直接在微信窗口后台新增了一项设置,阻断了淘宝下载链接的跳转,代之页面显示为:您访问的淘宝网址“已经被淘宝屏蔽”,如需浏览,可长按网址复制并使用浏览器访问。

腾讯、阿里两大巨头的王牌产品之间,自此完成了屏蔽的闭环,开始了长达7年半的“多重阻隔” 。

而这7年多的时间里,微信的社交关系链上蕴藏的流量魅力,越来越耀眼,相应之下阿里的内容短板也越来越凸显,双方引发的激烈商战也显得尤其意味深长。

后来,这场淘宝率先发起的屏蔽行为,被业内解读为淘宝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一方面,微信月活跃用户已从2013年11月2.3亿,增长到2020年9月的12.1亿,超过国内任何一款app软件,成为首屈一指的国民社交工具。淘宝屏蔽微信用户的分享,相当于舍弃了用户口碑分享的便宜流量。

另一方面依托在微信上的流量入口,微信逐渐构建了强大的生活消费场景,包括后来的开放的小程序,有赞、拼团模式的拼多多等微信生态电商崛起,它们都成为淘宝的竞争对手。

阿里事后发现,屏蔽微信的举动和2008年封杀百度不一样,当年可以屏蔽掉百度搜索引擎的流量,来应对百度电商的发展。虽然屏蔽微信的流量入口,也从市场上挤压了腾讯在拍拍等电商上的试水,但是淘宝自身等于也放弃了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转发。于是,淘宝醒悟过来,设置链接密码淘口令,用于简化用户在微信上的分享行为。

为鼓励淘宝用户链接微信好友,2019年双十一,淘宝拿出20亿,鼓励淘宝用户邀请微信好友助力,完成盖楼游戏。邀请人数越多,盖楼越高,瓜分的奖金也越丰厚。即便如此,复制粘贴的邀请链接,也依然被微信屏蔽,用户只能复制粘贴淘口令。

ofo|腾讯和阿里被传“世纪和解”,真相没那么简单
文章插图

图/视觉中国
除了两大平台在流量端口上的正面交锋,在支付体系上,双方也是剑拔弩张。每年的春节,支付宝被微信全面封锁了“新春红包”的分享接口。2020年春节,微信甚至被曝出,凡是涉及到“支付宝”、“五福”等关键词的朋友圈,都只能出现在本人的首页,其他好友是无法看到的。

在这场支付大战中,阿里的支付宝市场龙头地位虽然难以取代,但是微信的社交用户粘性激发的支付额度,却迅速拉近了与支付宝的距离。腾讯凭借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弯道超车,在小额支付的笔数上超过了支付宝。这在后来被马云定性为“偷袭珍珠港”事件。

这也彻底点燃了双方的营销大战。2015年,微信支付和央视春晚率先合作,据统计,此次春节期间给微信带来了110亿次互动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