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腾讯和阿里被传“世纪和解”,真相没那么简单( 四 )



在更早之前,阿里一度将对滴滴的投资视作最为失败的案例。当时,美团在与点评合并的过程中,希望效仿滴滴与快的合并案获得阿里和腾讯两家公司的投资,但阿里给王兴的回应是:“你完全搞错了,我们认为滴滴合并快的对阿里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们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当时滴滴和快的分别是腾讯和阿里推广移动支付的重要场景。换句话说,在巨头构筑生态围栏的过程中,不允许自家的领地有其它对手的介入。

更为明显的,阿里阻断其它平台竞争的重要手段是让商家“二选一”,后来也因此收到了巨额罚单。

回到本次事件的核心,阿里和腾讯所谓的“握手言和”是否与上述情况相同呢?实际上,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

一位互联网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单方面把微信的流量分给淘宝,则可以助力淘宝的增长,在电商这个赛道内,淘宝就会形成对拼多多和京东的挤压,甚至对更多中小商家也会形成压迫。”这位人士认为,这反而不是监管层面希望看到的。

这种担忧情绪已经体现在资本市场。受此消息影响,7月14日拼多多盘中一度跌6%;7月15日,一些与微信电商生态相关的企业如微盟、有赞等则股价大跌,其中,有赞盘中一度跌超10%,微盟盘中一度跌超4%。

目前,占据互联网用户时长最长的两大赛道,社交与短视频都与阿里没什么关系。与此同时,拼多多已经逐步形成对淘宝的威胁--据极光数据,2021年Q1,手机淘宝的月均DAU为2.53亿,拼多多则为2.18亿。因而淘宝也急需新的流量入口,助力其增长。

对比之下,这场原本应是建立在双方互相需要前提下的开放,更像是一方的一厢情愿。

“淘宝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流量极度渴望,但是相对的,微信支付对于嵌入淘宝这件事本身需求并不强烈”,前述知情人士表示,“这场世纪和解很可能就是一场误会。”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