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7月16日|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基于泛显示的革新性显示技术将应运而生

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
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7月16日|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基于泛显示的革新性显示技术将应运而生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7月16日|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基于泛显示的革新性显示技术将应运而生
文章图片
7月16日 , "未来显示技术专题研讨会"在福州举办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发表了题为“未来显示技术发展动态”的演讲 。 欧阳钟灿指出 ,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 , 除了进一步优化现有较成熟技术外 , 集成光电探测、光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光场3D显示技术、物联网等技术 , 超越以传统显示屏作为获取信息渠道的方式 , 升级实现更快速、更智能、更清晰的泛显示应用场景 , 而这将逐渐成为人们未来的迫切需求 。 在“场景延伸+技术更新”双驱动下 , 更多基于泛显示的革新性显示技术将应运而生 。
多种显示技术百花争艳
显示是认识世界的窗口 ,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 人们获取的信息中 , 有80%以上来自于视觉 。 随着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 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世界 , 业界对显示器件提出了多功能、集成化、个性化等要求 。 在这一过程中 , 智能感知、先进材料、泛物联网、数据科学等信息技术的代际跃迁不断冲击技术天花板 , 加速孕育颠覆性技术 , 同时 , 也让新型显示技术产生巨变 。
欧阳钟灿表示 , 新型显示产业是战略性高新科技的基础和最具活力的产业 , 整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 。 新型显示技术含量高 , 其技术研发过程需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度复合集成 , 工艺技术复杂、生产难度大 。
据介绍 , 目前显示产业的主要技术路线有LCD显示、蒸镀OLED显示、印刷显示、激光显示、Micro-LED显示等 。 其中 , TFT-LCD技术是目前各类显示技术中最成熟、产业链最完整的主流技术 。 近年来TFT-LCD技术飞速发展 , 无论是对比度 , 还是分辨率、色域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 多项显示参数接近人眼的视觉极限 。
本文转自:中国电子报7月16日|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基于泛显示的革新性显示技术将应运而生】欧阳钟灿认为 , TFT-LCD具有优势 , 短期内无法被替代 , 一定时期内会有多种新型技术并行发展 。 据介绍 , TFT-LCD在中国大陆的产能最大超过1亿平方米 , 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 对全球有主导作用 。 LCD技术成熟 , 性能稳定 , 经过了各种应用场景的考验 。 同时 , LCD显示性能不断提升 , 动态背光、叠屏、8K高清、窄边框、套裁异形等技术能满足诸多终端产品的需要 , 且成本优势极其明显 。
AMOLED(含柔性)具有轻薄、弯曲、折叠、可卷曲等明显优势 , 极其适合移动、便携、异形等产品使用 , 已经得到市场充分认可 。 欧阳钟灿表示 , 我国大规模布局AMOLED产线 , 是在量产技术基本成熟以后 , 具有高起点、高投入、高速度的特点 。
据介绍 , 中国企业在OLED技术上进步速度快 , 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 不过 , AMOLED技术路线单一 , 与一线企业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于工艺把握和供应链配套上的局限 。 如今AMOLED已经解决了异常复杂的生产制造技术 , 但尚需解决杀手锏级应用的问题 。
Mini/Micro-LED的产业化进程备受业界关注 。 欧阳钟灿表示 , 随着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 , 显示技术升级是必然规律 , 这是面板企业的选择 , 上下游显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配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成功因素 。
材料和设备是显示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
当前 , 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 日本、韩国等显示产业大国陆续关闭并转移LCD产线 , 并加紧推动有机发光显示(OLED)、量子点发光显示(QLED)等新型显示技术 , 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 与此同时 , 下一代显示技术新方向不断涌现 , 以印刷显示、激光显示、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为主的下一代显示方向逐步明确 , 光场显示、激光全息显示等变革性显示技术将推动三维立体显示发展 , 全球都处于产业化应用前的研发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