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软件|微信可能会消失,但社交会演进到下个出行时代(上)( 二 )


社交软件|微信可能会消失,但社交会演进到下个出行时代(上)
文章插图
随着太多短命的社交软件沉没,“探索者”也越来越少了。从移动互联网初期的飞信、米聊、易信、微信混战,到微信8周岁生日前冷不丁的迎来了聊天宝、多闪、马桶MT的集中式挑战。昙花一现,过往云烟。基于现有的社会环境和通信技术背景,找到全新的有效需求和商业痛点,已经不太现实了。
“越界者”一直都存在,即时社交软件也会去做直播,运动社交也会去尝试创造内容,缘趣社交需要融入游戏等圈层的玩法。特别是越接近末期,这种现象越发明显,可以称之为移动社交的“内卷”,也可以看做是转型的布朗运动。
3、一代代的演进和探索回归需求和社交的本质,任何需求的实现和满足,来自于个体单元同社会环境或者其它个体的物质、精神交换,只要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就会产生社交。社交的载体、社交的方式、社交的内容,处于不断发展中。特别是在移动化的社交领域,核心主线便是通信能力和信息承载工具的发展,通信能力和载体的信息传输效率、信息面、信息量、信息处理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交软件|微信可能会消失,但社交会演进到下个出行时代(上)
文章插图
5G时代所带来的并不只是通信能力的发展,催化物联网,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终端进入,价值才能最终体现。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和便携式设备、虚拟现实空间等等,让不同空间的融合具备了环境基础。
第五代通信网络的社交模式是什么?第五代通信的主题是万物互联,跳出用户需求的单一场景,跨越不同产业的服务平台,贯穿多样化的智能移动终端,可以构建立体化的信息、物质和精神交换方式。在信息的空间架构上是立体的,超越点、且跨越面的,围绕个性化纵深的、场景结合的高质量有效社交。
社交软件|微信可能会消失,但社交会演进到下个出行时代(上)
文章插图
在万物互联的众多节点里,汽车相比于雨后春笋般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拥有更复杂的场景和能力,智能手机之后行业公认的第二大智能移动单元,所以围绕这个智能体以及其在出行场景中的,成为互联网公司在下一阶段竞争的焦点。
4、第一次碰撞(真需求or伪需求)汽车和社交本来属于平行世界两个工具,在汽车逐步联网化并接入大量的信息服务后,一度成为话题,在之前的某一段时间里“微信上车”的呼声很高。
融合将是个漫长的过程,结合前述第四代的特征来看,市场主流的社交应用软件都是基于智能手机为载体进行设计的。存在的方式是软件APP以及私有化的数据和服务后台,APP之间是相互高度割裂的,这是上一代竞争的产物。
从实现角度最快的方式,也是出于市场传播的需求,就是将手机上的产品先硬生生搬过去,因此很快就看到了微信车载版以及导航组队功能在车上出现。对初级阶段汽车和社交关系的探索,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可以汲取的经验。
社交软件|微信可能会消失,但社交会演进到下个出行时代(上)
文章插图
按照智能手机社交软件平移上车的模式,以微信为例,需要关注几点:

  • 功能性
车载微信主要的功能,实现好友通讯信息的播放和发送,向好友分享位置信息,上线手机微信架构下的多种小程序。从功能层面看,车载微信继承了其在智能手机上的即时通信部分,其使用场景、交互内容、社交对象同手机端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本质上,解决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能使用手机的痛点。
这里作为车企的产品经理,值得调研和思考的是,驾驶者在行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微信以及其它手机应用的需求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是极少一部分人的需求,亦或是极少情境下的需求,是否符合用户人群相对通用性的使用场景?假如不是的话,那么下一步是否有必要,去培养更多的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使用微信的习惯?结合这些问题有助于去设计和定义“汽车即时通信”的功能和服务。关于小程序这里不展开,它是对手机端商业模式的一类平移,会在其它章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