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逃离 AI 赛道的投资人:做局失利、破局无力( 二 )
文章插图
杜尚经典作品《泉》
AI纵使有着无比巨大的市场。
可寻找AI宝藏的路径,没有人知道。每走错一步,都要绕不少弯路。
投资人寻宝的方式依旧沿用了互联网的方法论,形成“低成本复制的规模化”效应。
于是事先预设好目标,根据故事所需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源设计,开启做局之路。
“由于只懂技术的年轻创业者,并不懂得如何在AI商业世界行走。所以混迹江湖多年的投资人们,自以为很聪明,把手伸的无比长,主导着公司的战略和节奏。”创业者高松(化名)告诉雷锋网。
最早期,投资人一致认为AI是个高科技产业,围绕技术大牛来做局,是企业破局的关键。
于是把自己投的很大一笔钱,用在招募大牌科学家上,另一部分钱,把有着学术背景的创始人进行包装。
雷锋网《AI冰与火》系列上一篇文章《AI人才越来越不值钱了吗》中详细分析过,AI科学家其实和互联网大厂,有着天然的耦合性。
但在中小企业和传统IT企业,引入AI科学家所带来的组织矛盾隐患,些许时候要比他能解决的实际业务问题的价值更大。
但错误并不在AI科学家身上,而在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消化科学家的组织能力。
讲科学家故事的悖论
那个时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对AI科学家有着过分的期望和神化,默认有他们驻场,任何目标都可实现,毕竟这批科学家已在细分学术领地里完成过其他人无法实现的成果。
但这时候,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投资人并不能很好的判断,哪些人是优秀科学家。
做局选错主角,后患无穷。
“个别公司引入了三流学者,对外却吹着超一流的牛,全然不知把自己置身于大型打脸现场。而这些不入流的学者在企业吹捧下,会潜移默化地把自己当大师。被同行冷落后,还厚着脸说,我和那帮整天写论文的人有别,我是实干派。”多位学者向雷锋网批评了当下的风气。
不少学者进入工业界后,在高薪资、高话语权、高频吹捧后,变得盲目自大,自我认知障碍。
“有些人完全不知,自己处于一个投资人设计的局里,这个局中,你不过是一个符号,一枚棋子。从公司经营角度讲,多数公司用不着科学家。但有些自大的科学家被捧起来后,又偏偏喜欢刷存在感。高高在上地怼业务部和工程部的高管。自己做不好的事,总认为是业务部给的数据不够,质量不高,配备的人手不行。让公司乌烟瘴气。”
可笑的是,一些所谓的科学家离职后,CEO和投资人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问询圈内人,自己家的科学家到底什么水平。
“还是有那么些企业,在欺世盗名的三流科学家身上栽了跟头的。没栽跟头的企业,做局做的也挺痛苦。”
找到货真价实一流科学家的企业,在庆幸之余,要面临一个难题:怎么用他。
“如果你想让他们帮客户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可行性并不高。同时能在学术、工程、产品领域有杰出实战能力的企业科学家,在国内甚至都不超过五个。同样是IEEE Fellow级专家,有些人能拿到三、四千万的年薪,有些几百万,这就是差距。前者真的是凤毛麟角。”一供职于大厂的IEEE Fellow告诉雷锋网。
那怎么办?用于务虚。
只要把明星科学家和明星创业团队的故事讲圆,下一轮会有VC愿意为之买单。
这种手法,在2016年-2018年间效果显著,企业只要把科学家的故事讲好,融资不成问题。
VC尝到甜头后,亲自出马,为所投企业,找FA,约投资人,为下一轮融资画饼造星,同时费尽心思拉拢明星投资人上船。
- 智能制造|企业转型的新时代,夹缝中求生存
- 资讯丨智能DHT+高阶智能驾驶辅助,魏牌开启“0焦虑智能电动”新赛道
- 文和友|泡泡玛特与飞书达成合作 新消费代表企业加速迁移飞书
- 核桃|核桃编程荣膺“2021中国网·科技企业先锋榜”年度品牌影响力企业
- 业务|传统企业里,产品经理失去了话语权
- 医疗|8家优质企业签约入驻 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启用
- 震慑|丁磊向自媒体致歉,聊聊你不知道的企业震慑媒体手段
- 腾讯|投出公司的总市值顶两个科创板,腾讯在给哪些企业当“后台”?
- 史玉柱|刘强东怒怼史玉柱是土豪,不算真正的企业家!史玉柱终于发起反击!
- 摩卡DHT-PHEV开启预售,魏牌全面加速智能混动赛道|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