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初创企业百家争鸣,谁能率先打开激光雷达赛道的千亿产业之门?( 八 )


“要布局自动驾驶的关键环节,就要投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案。”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资副总裁冷现飞表示,2017年时他几乎看了赛道上的所有企业,跳过了机械旋转和半固态的激光雷达类型,最后选择了投资飞芯,一方面是固态的车载激光雷达方案才能符合智能驾驶的各方面要求,另一方面看重创始人在红外探测器芯片上的成功经验,和他对技术与市场深刻的理解。
比冷现飞晚一些,轻舟资本创始合伙人周彬2020年开始重点关注激光雷达赛道,在研究了许多技术路线后,得出两个结论:许多测绘公司是系统集成商,缺乏核心技术;OPA是最完美、最可能低成本量产的无机械技术方案,同时国外在此方向上也尚未有重大突破,这对国内初创企业来说,是机会。
尽管激光雷达赛道被多方看好,但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以及难验证性,在提高投资门槛的同时也加剧了风险。
有业内人士坦言,造一颗激光雷达,不论是何方案,都融合了多种技术原理,投资人很难比创始人更懂行业,投谁更多是看团队,至于谁能最终跑出来,没人敢下定论,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资本看重投资回报,许多大而不强的激光雷达公司融资速度很快,但长期来看,于行业益处不大。行业更需要敢投早期硬科技的资本,资本也要做好十年以上才能退出的准备。
由于早期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多数投资人会选择自己看好的技术路径下注,中科创星成了为数不多的赛道投资者。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中科创星看好自动驾驶和激光雷达的市场空间,技术方向上更看好固态激光雷达,因此投资了飞芯电子、洛微科技、摩尔芯光等多家激光雷达企业。“对中科创星而言,不论是OPA还是Flash路线成为主流,我们都是企业背后坚定的支持者。”
中美在自动驾驶领域都处于“领头羊”位置,美国有Waymo、Cruise,而中国有百度、华为、AutoX、小马智行等多家优秀企业。多位采访对象提到,2015年前后随自动驾驶兴起的激光雷达赛道,国内也和国外并无差距。
中国很少发现一个集成电路领域跟全球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大部分产品比国外落后三四十年,很难去追。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定得抓住。飞芯电子CEO雷述宇表示,“一定要跑到前面,做成一个中国真正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
有创始人提到,要加速追赶,但也不能急于一时。固态激光雷达从车到消费级产品,市场的渗透率几乎为0,许多企业的产品正在试用中,未来两年行业会不断开始爬坡,不过,摄像头行业爬了不止10年的坡,激光雷达不可能比它还快。
“未来2-3年,预估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汽车会逐步上量,但市场的火热需要一个过程。”冷现飞判断,由于自动驾驶事故的影响,车厂和消费者对于L3功能可能会趋于谨慎。但是,在不太涉及安全的一些应用,比如利用激光雷达来实现自动泊车等应用,会上量更快一些,当然前提条件是激光雷达足够便宜,在性价比上,可以和超声波、或者超声波+摄像头的方案有可比性。
洛微科技CTO Andy认为,现下赛道火热,市场出现了上百家激光雷达企业,几年后行业或将迎来洗牌期,对初创企业而言,不论研发的技术路线多先进,首先要想办法先活下来。
然后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尽快商业化。从全自动驾驶过去10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市场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近5年,自动驾驶还会以L2和L2+为主,未来5-10年将逐步过渡到L3-L4级别。
基于自动驾驶渗透的速度,未来3-5年,激光雷达会达到一个逐步试用、小批量上车的状态。5年后,随着L3高速发展,激光雷达也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