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早点学会标准化( 二 )

  • 个体,需要把经验标准化,方便复用,才能获得生存优势;
  • 产品人,需要通过标准化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才能留住用户;
  • 教育者,需要通过标准化内容,让技能可复制可落地,才能教会学员;
  • 生产者,需要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生产效率,才能压缩成本规模化;
  • 管理者,需要通过标准化业务,提高团队协同效率,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 于我而言,标准化简直就是区分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的关键,是所有管理者的大杀器。一个人在职场,能不能给人一种“精英感”,就取决于他会不会做标准化。
    那标准化怎么做呢?
    二、标准化三要素标准化有三个要素:流程、标准和工具。
    很多人以为以为标准化,就是定标准、定指标的事,其实片面了,那只是其中的一环。
    只有流程、标准、工具三个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确保一件以前需要靠经验才能完成的事,变成人人都能做到,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标准化的目的。
    那这三个要素怎么理解呢?
    1. 流程:让事情变得可落地、可复制什么是流程?把一件事情拆解成不同的步骤,并给这些步骤排上序,这个有顺序的步骤,就是流程。换人话说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流程让事情变得可落地,可复制,因为你只要跟着步骤来做就不容易出错。当然,流程也有好坏,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正确的顺序。好的流程,一定是步骤最少的可行方案。
    如果一件事步骤极其繁琐,或经常返工重来,那一定是顺序不对。找到这个正确的顺序至关重要,因为一旦找到,很多非常困难的事,都会变得轻松和简单。
    但是流程是那么好制定的吗?
    制定流程其实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逻辑:分类和排序能力。
    分类:识别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分开;
    排序:发现事物间的连接关系,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对它们进行优先级排序;
    我们是做内容产品的,因为岗位特殊,所以需要文理能力兼备。
    为了更快找出合适的候选人,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除了了解他专业能力和业务相关的经验,一般还会做一个基础测试,考核候选人的分类能力:随机说一些物品名称,让候选者给它们分类,看他能想出多少种分类体系。
    这样做为的是考核他能否找出多个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局部共同点,当然,我会尽量找规律没那么明显的物品,对于逻辑好的人来说,万物皆有规律。
    如果他的回答OK,我会再问:如果让你策划一场主题分享,分享的内容要与刚才讲到的物品有关,并且必须全都涉及到,你会讲什么主题?
    (要求这些物品在分享内容中出现得合情合理,听众还能愿意为这次分享付费。)
    这里其实测试的是他能否找到所有物品之间的共同点,一旦他想清楚这个共同点,主题就很好想了。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分类,却难倒了不少人,大多数人的逻辑能力,远比你想象的差。
    分类能力,是逻辑最基础的底层能力,这项能力强的人,能轻松把一件事拆解成不同的版块,然后才有下一步做优先级排序的可能,否则流程这关根本过不了,更不谈把知识点教得落地。
    2. 标准:提高了确定性标准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确定性。
    1931年,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编辑的科普读物里讲了个“笼统哥”的故事,说他是混沌国,含混省,糊涂县,囫囵村人。
    有一天,“笼统哥”到公园去玩。
    有人问他:“你多大年纪?”
    他说:“几十岁了。”
    那人又问:“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他说:“不很多。”
    那人继续问:“你一顿吃几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