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美妆:只想活下去丨氪金( 四 )
根据他的经验 , 国际大牌的新品研发周期为三至五年 , 新锐品牌等不起 。 “最多是跟原料商搞个噱头 , 纯属蹭热度 。 ”
他直言 , 部分品牌与大学共建的实验项目也“不接地气” , 产品稳定性、实用性和性价比等方面无法保证 , 甚至需推倒重建才能部分落地 。
另有不愿具名的从业者告诉36氪 , “大牌平替”宣传话术风靡一时 , 但真实的情况是 , 代工厂只能保证“通用技术”的相同 , 在最重要的配方转化上差距明显 。
通用技术是指产品的生产工艺 , 即对于搅拌次数、先加凉水还是先加热水等顺序上的把控 , 这也是最容易模仿的部分 。
“当同样的配方要用本地更便宜的原材料替代时 , 应该怎么去模拟成效?需要增加什么成分?”该人士说 , “这些都需要品牌方自主研发 , 远在海外的联合实验室甚至接触不到本土原料 。 ”
按照现有美妆原料分配的游戏规则 , 国际一线品牌彩妆产品的生产加工多集中在发达国家 , 若运力紧张 , 顶级的原材料也会优先供应给欧美市场 , 日韩次之 , 国产品牌只能往后靠 。
从抗风险能力角度看 , 国内的原料供应商大多主营单一或几种原料 , 如创尔生物、华熙生物、赞宇科技、湖南丽臣等;国外企业的涉猎更广泛 , 通常为综合性的原材料供应商 , 如巴斯夫、亚什兰、科莱恩等 。
疫情下国际环境的变化 , 使得本就稀缺的原材料产品更紧俏 。
以几种常见的原材料为例 , 中国的甘油产品始终“货紧价高” , 彩妆产品常用的高岭土、钛白粉等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
诺斯贝尔副总裁麦耀雅告诉36氪 , 为保护品牌方利益 , 大型代工集团的毛利率始终在10%上下 , 不会轻易将原材料成本转移到品牌方 。 对于原材料的成本上涨 , 大型代工集团一般通过全球采购、升级设备、投入研发等手段调节 。
但对于占市场总额90%的中小工厂 , 原材料成本上调叠加政策收紧 , 影响是致命的 。
裂缝
行业共识正在趋向一致 , 除了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上下“笨功夫” , 中国美妆想要出头别无他法 。
南山观察发现 , 2020年开始 , 品牌方开始注重宣传科研背景、产品的卖点以及商业模式的自洽 。 而疫情后的美妆行业 , 高端化趋势明显 。
“好钢用在刀刃儿上 。 ”蒋云莺也认为 , 全球经济不景气下 , 非必选消费品的需求降低 , 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反而增加 。
有一定经验积累的老品牌已经开始转型 , 通过更新成分或者营销概念 , 进一步迈向高端化 。 另在蒋云莺看来 , 对于有实力的集团 , 收购或投资其他品牌也是“资本和业务拓展的捷径” 。
据麦耀雅所言 , 近两年 , 一些国际大牌也开始在国内建立研究中心、寻找国内工厂 , 希望能够根据中国消费者的皮肤特性开发产品副线 。 “对于上游企业 , 这都是机会 。 ”
主打“面膜、护肤品、湿巾”为主的诺斯贝尔 , 今年更重视冻干技术 , 这也验证了产品高端化的趋势 。
经过几次“筛选”后 , 仍活跃在市场上的新兴势力也以技术为突破口 , 试图在新的阶段占据一席之地 。
以活跃于雅诗兰黛、资生堂等高端产品配方列表的“麦角硫因”为例 。 2019年 , 初创公司中科欣扬极大降低了该原料的生产成本 。
据其联合创始人董欣欣介绍 , 麦角硫因有高效的抗氧化力 。 从去年开始 , 贝泰妮、百雀羚等国产美妆集团频繁与其接洽 。
“能明显感觉到资本对于国产美妆行业越来越谨慎 , 但无论是资方还是大型美妆集团 , 都把目光集中到高端功效原料的研发上 。 ”董欣欣说道 。
- 随着国货品牌产品对传统文化不断深入挖掘|蓝牙耳机怎么选?那些让男生“相见恨晚”的蓝牙耳机,实测有用
- 足球|世界杯上满满中国设计小巧思:国货闪耀卡塔尔
- 电子商务|14个品牌销售破亿背后,谁在助力国货崛起?
- 国货“爆款”剃须刀诞生,连续106天稳居榜首,飞利浦如何突围?
- 打假|破壁机虚标功率被打假 疯狂小杨哥回应:只想做好自己
- 再见耐克!耐克被平台正式下架!消费者不再买账,国货卖爆了!
- 2022年双十一战报新鲜出炉|麦富迪与中国版《家有恶猫》麦富迪荣获国货品牌代言人
- 近日|海昌隐形眼镜荣膺《第一财经》“2022年度国民新国货”大奖
- ssd|双十一SSD排行来了:1TB容量销量靠前,两款国货挤入销量前十
- Java|INNOCN 联合创新 28D1U 4K显示器,千元之王,国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