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紧日子下品牌越来越卷,最后一分钱要花在哪里?( 四 )


低价促销是“只要销量不要品牌”营销理念的极致 , 唯效果至上结果就是有销量却利润微薄“量涨价跌” , 利润低的网红品牌销量再大 , 却没利润投入研发创新未能形成产品力 , 很快就被消费者遗忘 。
买量一时爽 , 一直买量一直爽 , 但不买量就没效果 , 只会陷入长期的疲软 。
3、什么火投什么 。 媒体环境日新月异 , 每天都有新品牌 , 新玩法 , 新品牌遍地都是机会 。 但如果品牌追逐流量 , 什么火投什么 , 疲于奔命最终可能一场空 。 东试试西搞搞 , 在新渠道上一定会走弯路 , 时间与预算都浪费了;还有 , 媒介环境如此乱、散、杂 , 虚虚实实 , 大多数并不符合当下的营销需求 , 所以最终投石问路却成了石沉大海 。 降本增效的诉求下 , 品牌当下更要做减法 , 将有限的资源铺到集中的点上 , 形成更大的压强 , 而不是撒胡椒面式地阳光普照 。
品牌要纠正上面的做法 , 拥抱“达标率优先”的投放策略 , 只有兼顾流量与质量的广告理念才能提高触达 , 真正进入消费者的心 。 什么是达标的广告?正确的时间x正确的地点x正确的人x正确的内容=看到、记住、共情且转化 , 这就是一个达标的广告 , 这里的转化既可以是立即下单的即时效果 , 也可以是影响心智后加速后期转化的长期效果 。
长期效果特别值得一说:比如当消费者追随一个品牌时 , TA在购物平台搜索这个品牌而不是品类;比如当消费者认可一个品牌时 , TA可能会接受品牌合理的溢价;再比如当消费者在直播间看到主播推介的商品 , 会不假思索地下单时……这些转化都是品牌所贡献的 。
时间x地点x人x内容 , 四大要素正确的关键是要回到媒介选取和内容策略上 。
高质量广告 , 成就超级品牌力在内容策略上 , 品牌今天再讲述冗长的故事已不合时宜 , 用户只给你8秒 , 邀请贾樟柯拍一个小电影可能只是自嗨 , 因为有耐心看完的人很少 。 这不是说内容不再重要 , 相反 , “快时代”内容更重要 , 但一定要更明快、更优质、更抓人 。 有些广告不断重复少数台词 , 辅以震撼的画面与声音有它的道理 。
网红有多卷?主播为了引起观众注意不是拍桌子 , 而是扇巴掌 , 扇自己 , 扇得越狠观众越提神 , 像这样的视觉锤在流量大的短视频中已很常见 。 短视频内容都如此 , 何况是广告?移动时代的广告本身应该是一个“视觉锤” , 要有重量 , 也要有力量 。
只有重量级的视觉锤优质广告内容并不足够 , 媒介是内容的“舞台” , 正确的媒介可以释放出好内容的价值 。 如今媒介碎片化 , 用户每天接触21类媒介触点 。 品牌一定要有核心阵地 ,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强大的品牌往往都会饱和式攻击核心阵地“一媒定乾坤” , 当年的央视品牌 , 后来的综艺品牌 , 无不是集中优势资源在少数营销阵地取得的成功 。

核心媒体投放阵地就像钉子一般 , 可以快速、准确、有力地嵌入消费者心智 , 我称之为:“媒介钉” 。
视觉锤+媒介钉 , 结果就是广告PIA地一下进入用户心里 。
疫情爆发以来 , OTT大屏广告迎来高速增长正是“视觉锤”+“媒介钉”效应的结果 。 《2022家庭智慧大屏营销白皮书》显示2021年OTT广告营收达153亿 , 预计2022年将达到204亿 , 增速达到33% 。 在疫情前的2019年OTT广告营收只有99亿 。 OTT为何在三年内翻倍增长?原因在于:品牌需要化解预算紧缺与广告达标率的矛盾 , 而兼具流量与质量的OTT大屏可显著提高“达标率” , 是品牌建设最有效率的媒介之一 。
先看流量 。 QuestMobile数据显示 , 中国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近三年快速增长 , 截至2021年12月已达到10.83亿 , 同比增长13.4% 。 奥维互娱的数据则显示 , 2021年OTT累计激活量达到3.31亿台 , 相比2020年 , 增长了12%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4.32小时 , 每月累计开机超过20天以上的终端占比达41.8% , 这一日均使用时长超过了抖音的109分钟 , 后者有6亿日活 , 也超过了移动设备3小时的平均用户时长 。 不论是从设备规模、活跃用户规模还是用户使用时长来看 , OTT都是主流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