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紧日子下品牌越来越卷,最后一分钱要花在哪里?( 五 )



再看质量 。
广告质量由媒介质量与内容质量共同决定 , 前者一定程度决定后者的天花板:PC端用户注意力不聚焦 , 弹窗等类型的广告多 , 质量普遍较低;电梯用户停留时间极短 , 碎片化注意力很难看完整叙事 , 广告内容也得靠喊;手机屏幕尺寸大不过7英寸 , 好内容可让用户分享但却很难有视觉冲击;电影巨幕尺寸大再加上融合观影场景 , 映前广告普遍比较吸睛 , 但问题在于低频难持续影响 , 且电影院线本身遭遇寒冬……
OTT大屏则是为数不多的优质广告内容的展示舞台 , 原有有三:
1、大 。 OTT大屏相较于手机、PC等设备而言 , 最大优势是“大” , 这是用户购置与使用OTT大屏的核心原因 , 也给广告主带来了独特的价值 , 那就是可以让广告更有视觉冲击力 , 以及沉浸感 。 很多品牌针对OTT大屏制作的内容不论是创意、视觉还是画质 , 都向传统电视广告看齐 , 这是AI生成的低质信息流广告无法比拟的 。
2、场景独特性 。 当一款智能电视放在商场或者电梯口时 , 它只是一块大屏 , 放在客厅/卧室就成了电视 。 用户坐在沙发或者躺在床上看电视比手机、电梯媒体、PC都更专注 , 状态是放松的 , 休闲的 , 舒适的 。 此外OTT电视比传统电视互动性更强 , 用户今天用它做很多事情 , 看视频、看直播、看球赛、玩游戏、购物、上健身课 , 甚至将其当电子相册 。 这些独特的场景特性 , 让OTT大屏有了独特的广告价值 , 广告主可结合家庭消费场景、沉浸式互动、多应用场景等等创造优质内容 。
3、核心家庭设备 。 手机、iPad、PC都属于个人设备 , 但电视不是 , 它一定是家庭成员共享的 , 即便是卧室挂墙的也是夫妻二人共享 。 陈高铭在2022年金投赏上说的一句话也点出了OTT大屏的这一关键特性:“ OTT不同于互联网媒体 , OTT面前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 。 ”这也是为什么3.3亿+OTT设备连接着10.83亿活跃用户的原因 。 OTT设备影响人群达且家庭属性强 , 因此也特别受到具有家庭消费特性的品类关注 , 比如日化快消、汽车、家电、美食、奢侈品、旅游等等行业的品牌 。 影响高端商务人群要投机场媒体 , 影响白领人群可投写字楼梯媒 , 影响亿万家庭人群OTT是核心阵地 。
OTT大屏的媒介特性决定了它更适合优质广告内容的展示 , 结果就是OTT广告质量整体较高 , 流量x质量结合就是更好的“达标率” 。 《凯度2022 智能大屏营销价值报告》显示 , 相比互联网媒介OTT广告宣传的品牌或产品认知度第一 。 《亚马逊 , OTT广告效果策略研究》发现 , 在数字媒体基础上协同投放OTT广告 , 可有效提升品牌2倍以上的记忆度与销售额 。

此外 , 凯度还发现 , 持续投放OTT的品牌 , 品牌价值快速增长 , BrandZ品牌力指数增幅是其他品牌的7倍 。 凯度的数据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 其隶属于全球传播巨鳄WPP集团的凯度成立于1993年 , 是全球最大的数据、调研和咨询机构 。

回到正确的时间x正确的地点x正确的人x正确的内容这四个广告达标的要素上 。 OTT大屏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地点靠的是“家庭场景” , 正确的人是“用户规模足够大” , 因此OTT大屏可以成为“媒介钉”;正确的内容靠的则是广告主基于媒介特性、考虑用户观看处境而创作的“视觉锤” 。
用户在电梯看广告要么是在缓解陌生人的尴尬中 , 要么是在等待到楼层的焦虑中;用户在手机看广告往往是在碎片化获取信息的浮躁中 , 很难有看电视时的心境;陈高铭说:“OTT观看环境也更舒适专注而非散乱” , 这无疑成为品牌影响用户心智的另一个“助攻” 。 品牌制作内容时可针对此有所考量 , 让广告更具沉浸视听体验、支持多屏交互创新 , 且不论是图片、视频、直播还是互动内容都要引人入胜 , 让人愿意主动看、看了能记住、记住了还认可 , 甚至愿意分享/购买 。 在小米OTT上也有LV、沃尔沃、奔驰、美汁源、百事可乐等等顶级品牌打造的诸多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