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捏脸师月入4.5万背后,Soul商业化前景究竟如何?( 二 )


但从Soul的行动来看 , 其没有冒进 , 也并没有为了商业化而商业化:平台上线多年后 , 直到2019年Soul才开始进行初步的商业化探索 。 甚至可以说 , Soul的商业化尝试是非常克制的 。
从招股书来看 , Soul的变现方式主要分三种 。 一是目前占大比例的增值服务 , 如不影响完整产品体验基础上的个性化装饰、礼物等;二是广告 , 记者实际体验发现 , 基本很少能感受广告在Soul平台上的存在感 , 这可能是与Soul对广告曝光的相关限制有关 , 而这也表示 , 未来其在此将有多种挖掘的可能;三是以社交电商玩法Giftmoji、好物商城为代表的电商 。
从上文可以看出 , 与以泛娱乐、主播、流媒体为中心的平台不同 , Soul正尝试探索出差异化的商业化模式 。 不以分成为主获取收入的模式 , 也让Soul的商业化呈现出第一个特点——毛利高 。
2020年其毛利率达到81% , 一季度则进一步增长到86.2% 。 从行业来看 , 这个数据是惊人的 。 2020年 , 陌陌毛利率为46.91% , 此前 , 陌陌毛利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 。
Soul商业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高增长 。
这从Soul在招股书内披露的重要数据中可见一斑 。 2019年至2021年一季度 , Soul的营收分别为7070万元、4.98亿元、2.38亿元 , 2020年同比增长604.3%的情况下 , 今年一季度同比再增长260% 。

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 , Soul还具备用户高增长、高活跃的特点 。 今年一季度 , Soul的MAU(月活跃用户)为3320万 , 同比增长109.4%;2019年至2020年 , Soul的平均MAU分别为1150万和2080万 。 Soul App的用户平均每天打开应用24次 , 平均使用时长达50分钟 , 89.1%的MAU会参与到发帖 , 评论或私聊等与他人的深度互动中 。
在付费用户方面 , Soul的月均付费数已从2019年的26.89万增加到2020年的92.93万 , 2021年一季度 , 更是进一步达到154万;每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也从21.9元增长到43.5元 , 一季度达到48.6元 。

如果把Soul的月活和付费用户数增长做成图表 , 能发现其上升态势非常明显?
而这样的高增速还在持续 。 此前 , 有媒体曾披露:Soul Q2实现收入3.7亿人民币 , 毛利率85% , 同比实现超过270%的收入增长;付费用户达到175万 , 同比增长80%;月度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高达71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52% 。
当然 , 付费用户增长的同时离不开Soul的支出 。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至2020年 , Soul的销售支出分别为2.05亿与6.21亿 。 Soul在招股书中表明 , 此类支出主要通过在流行的移动应用程序和主要应用程序商店中投放广告进行推广 , 以实现拉新目的 。
这一点也是外界对Soul的主要质疑 , 认为其营销支出居高不下 , 砸钱换用户的模式无法长久 。
但事实上 , 对于社交平台而言 , 单纯用付费用户的获客成本来分析社交的商业逻辑是没有意义的 , 因为平台上每一个新增的用户都能带来指数级关系密度的增长 , Soul目前正处于用户规模与社交网络密度快速提升阶段 , 这也将使其形成极高的产品壁垒 。
而且研究社交行业的分析人士称 , “按获客投放的产出比计算 , 目前Soul的投放ROI已经远大于一倍 。 ”这说明平台拥有极高的产出比 , 以目前的获客成本和用户付费情况来看 , 高质量的收入可以保证平台获客成本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回收 。
因此 , 未来随着Soul可能在电商、游戏、广告等多元业务展开的尝试 , 以及在商业化场景方面的深挖 , 平台的盈利前景可以期待 。 现在 , 伴随着“捏脸师”等构建社交元宇宙生态尝试的推进 , 更多的商业化想象空间出现了 。
元宇宙持续火爆 , Soul的未来值得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