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腾讯安全在2022:出租车、地铁和爆发的火山( 二 )


在之前端到端的项目服务中 , 腾讯安全往往会基于产品组合和贴身服务 , 组合成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为锚点 , 满足企业从主机安全到数据安全等企业内部的全部需求 。
但到了生态的模型中 , 这种解决方案式的总包型交付模式则必须要调整 。 对腾讯安全而言 , 若想完成生态建设 , 他们首先要完成的两个任务是:为生态伙伴腾挪出足够大的业务空间 , 把更多实施和交付的工作和市场空间交给合作伙伴;同时 , 找到足够撑起生态模型的平台“产品” , 构建安全生态的底层基石 。
为安全生态寻找最适合的产品 , 借用张彤的那个比喻就是 , 决定是哪个“地铁”(产品)和怎样的最后一公里运送服务 。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尤其是对前者 。 可以看作 , 若想要实现生态的良性启动和发展 , 产品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 , 产品在市场的受欢迎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生态的气候走向 。 平台产品必须要足够易用、易部署运维 , 才能给合作伙伴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 。
按照这个原则 , 腾讯安全有一个筛选生态产品的审核标准 , 满足了标准产品才能进入腾讯安全生态库 。 指标评定后 , 腾讯安全会梳理一套完整的产品策略、评估、市场研究等全部资料 , 并给到生态合作伙伴 ,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生态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腾讯安全的产品 。
基于此 , 生态伙伴则可以基于这些资料建立自己的产品体系、激励模式和前端的销售体系等等 , 从而更适配腾讯安全的产品模型来服务客户 。
“我们需要对进入生态库的产品做一些审慎的评估和筛选 。 如果一开始很多都上 , 会有不合格或者不适应的产品 , 其实会伤害到渠道和客户 。 做一做 , 产品说不做了 , 转向了 , 最终会给生态带来很大的影响 。 ”张彤告诉我们 。
一个地铁能不能最终跑起来 , 起决定作用的不单是地铁本身 , 更是站台、铁轨和路线图 , 几方协作下 , 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运力 。 这也是腾讯安全对于生态的设定 。
二、生态组局 , 和谁牵手?
产品问题解决了 。 第二个问题同样重要:腾讯需要寻找怎样的合作伙伴?
这同样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 从整个周期来看 , 在腾讯安全内部 , 相较于产品 , 这个问题的回答时间甚至更长 。
在之前的采访中 , 丁珂曾有一个回答 。 “数实融合趋势下 , 安全已经各行各业深度结合 , 不再只是安全圈子里的事 。 ”换言之 , 只有安全厂商做安全 , 解决不了问题 。 寻找伙伴 , 腾讯需要把眼光放到安全行业之外 。
从文章开篇的大背景来看 , 之所以要做生态 , 其中最核心的几个因素是一方面在战略层面腾讯安全和整个腾讯TO B的基调一致 , 开始强调“被集成” , 开始将更多重心放到产品层面;另一方面则是腾讯需要寻找产品在不同行业的不同落地表达 , 以及在产品之外 , 找到企业所需要的“安全服务管家” 。
在腾讯安全团队的梳理下 , 三类生态伙伴的方向被逐渐明确 , 对应的分别是SI(系统集成商)、ISV(独立开发商)、MSP(服务合作伙伴) 。
ISV , 独立开发商 。 对这类企业的一个解释是 , ISV生态企业往往具备在某一领域深耕的能力 , 比如物联网、金融、工业等等 , 在这些腾讯未曾触达的细分垂直领域 , ISV独立开发商会在腾讯安全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行业适配性开发 , 打造具体的解决方案 。
比如深耕物联网领域的物盾安全 , 其主打产品为物安盾零信任安全防护系统 , 中间部分产品功能就是基于腾讯零信任产品的再集成 , 用上海物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EO 汤晓冬的话来说则是 , “需要有人把桥梁建起来 , 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安全能力融合到物联网最后一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