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2022年手术机器人研究报告( 六 )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下游在国际市场中 , 除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形成了一家独大的行业格局外 , 在神经外科、骨科、血管介入、口腔科等手术机器人领域我国企业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 并且在未来将继续持续地发力 , 有望在国际市场上与外国品牌同台竞争 。
从产品端看 , 手术机器人本身研发周期很长 , 产业发展速度不及其他领域 , 同时受到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水平的制约 , 导致我国产品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及实现产品降价 , 进而导致下游应用端的普及率低 , 当前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全国大型三甲医院中 。
【机器人|2022年手术机器人研究报告】从应用端看 , 国外进口手术机器人价格较高 , 且耗材和维护费昂贵 , 同样只有少部分大型三甲医院有购买能力 , 进口产品的普及率依旧很低 。 同时 , 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 , 医疗机器人辅助下的外科手术费用要高出2-3万元 , 加之医保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患者的支付水平也制约了手术机器人的应用 。 总体来看我国手术机器人从大型三甲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之路任重道远 。
近年来 , 我国医院数量稳步增加 , 总体保持在3万个以上 。 2021年中国医院3.7万个 , 比上年增加0.2万个 。 其中 , 公立医院1.2万个 , 民营医院2.5万个 。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2.2 商业模式手术机器人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系统、服务和耗材三部分 。 系统就是整机销售 , 即手术机器人本身 , 包括硬件和软件 。 企业以一次性的价格向医院出售手术机器人;耗材就是手术过程中与机器人配套使用的器械 , 例如机械臂这种高值耗材 , 持续性地向医院出售;服务 , 即与手术机器人销售相关的服务 , 例如维护保养及医生培训服务等 。
短期以设备销售为主 , 长期耗材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 2020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销售中系统占据55.8% , 耗材占据38.2%; 但同年美国市场系统收入仅占25.3% ,耗材占57.7% 。行业初期 , 由于国内目前机器人手术量未达到一定规模 , 企业收入仍以机器人本身的销售为主 , 预计未来将逐步向美国市场的收入结构靠拢 , 长期耗材将成为企业主要收入来源 。
在国外 , 特别是骨科机器人领域 , 大部分生产销售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 , 都有骨科相关植入耗材 , 而且大部分都是脊柱、关节、创伤耗材全覆盖 。 从传统大家公认的骨科大厂(如美敦力、史塞克、强生、捷迈等) , 到骨科新锐(如Globus、Accelus等) , 都是靠耗材+机器人两条腿走路 , 用某个公司的机器人 , 就会配套使用他家的骨科内植物 , 甚至有些公司还研发了专门适用于机器人的内植物(如Globus研发的U型尾帽和螺钉分离的椎弓根钉系统)
下面以直觉外科公司为例分析手术机器人行业商业模式 。 直觉外科公司主要采用本地直销与海外分销渠道 , 形成以美国为中心向海外渗透的全球化布局 。 直觉外科分区域采用不同销售渠道 , 通过直销机构向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提供产品;而在全球其他市场 , 通过分销商提供达芬奇产品 。
2002-2021年间 , 直觉外科的全球布局以美国市场为销售中心 , 美国本土的营业收入占比均在70%左右 , 并且逐渐向欧洲、亚洲地区辐射渗透 , 美国境外地区营业收入占比从18%增长至31% , 美国境外的不断拓展有望为营业收入提供新一轮的增长动力 。 2019年1月 , 直觉外科与复星医药成立直观复星合资企业 , 该合资企业直观复星作为直觉外科代理商 , 负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经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