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观察|从重营销到“卷研发”,本土美妆企业这次能把钱砸对地方吗?

美妆观察|从重营销到“卷研发”,本土美妆企业这次能把钱砸对地方吗?
文章图片
庞大的规模及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的确让中国市场孕育出众多新兴的美妆企业 , 但研发投入不足一直是国产美妆品牌的短板 , 成为其与外资品牌抗衡的重要制约因素 。
“财大气粗”的海外巨头在每年的研发支出动辄高达10亿元人民币 , 而研发支出高于1亿元的本土企业都屈指可数 。 “独家原料”建立起的科技壁垒让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 , 例如欧莱雅独享20多年的玻色因、雅诗兰黛专利成分二裂酵母、宝洁旗下SK-II的Pitera都是这些企业稳健增长的秘密武器 。
与此同时 , 外资巨头持续加码在华的研发创新投资:雅诗兰黛集团落户上海的中国创新研发中心将在今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 去年10月 , 资生堂在中国的第三家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 欧莱雅、联合利华、花王也都纷纷在华进行研发中心的建设 , 这些研发中心项目是国际巨头培育的研发土壤 , 但对本土企业来说 , 也施加了更多的压力 。
美妆观察|从重营销到“卷研发”,本土美妆企业这次能把钱砸对地方吗?
文章图片
美妆观察|从重营销到“卷研发”,本土美妆企业这次能把钱砸对地方吗?】资生堂在上海市奉贤区东方美谷设立的研发中心
在形势严峻的竞争格局之中 , 本土美妆企业往往被诟病“重营销、轻研发” , 伴随市场规模逐步扩张 , 竞争局势进一步白热化 , 消费者中的“成分党”开始倒逼企业“卷研发” , 技术创新逐步成为本土美妆企业竞争的重头戏 , 企业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可观增长 , 本土品牌着力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 , 缩短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 。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双十一中 , 开卖一小时 , 珀莱雅、薇诺娜、自然堂、花西子等国货品牌接连破亿 , 紧追国际大牌 。 其中珀莱雅、薇诺娜成功成为天猫美妆销售榜单前10中唯二的国货品牌 , 尤其是珀莱雅在七年来首次在双11榜单中登上前10 , 一举从2021年的第13位冲到2022年的第5位 。
美妆观察|从重营销到“卷研发”,本土美妆企业这次能把钱砸对地方吗?
文章图片
珀莱雅
这些成果证实重视研发投入终能找回“主场优势” , 公开财报显示 , 在2022年的1-9月 , 在本土上市的美妆企业中 , 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的研发投入整体增长了84.66% , 是投入增长比例最高的企业 , 其中 , 2022前三季度 , 贝泰妮累计研发投入1.26亿元 。 其次是珀莱雅 , 1-9月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1.87% , 2022上半年珀莱雅研发费用投入6107万元 。
若只以1亿对比10亿的研发投资总额作为研发实力和决心的衡量坐标 , 对本土企业来说绝对不够公平 , 参考研发投入的费用率或许能说明它们对此真正的重视程度 。 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 国际头部美妆企业的研发费用率主要集中1.5%-3.5%之间 , 例如 , 欧莱雅近五年的平均研发费率在3.3%左右 , 资生堂2020年的研发费率则达到了4.3% , 宝洁平均的研发费率在3.2%左右 。
美妆观察|从重营销到“卷研发”,本土美妆企业这次能把钱砸对地方吗?
文章图片
薇诺娜
回看中国市场 , 2022年前三季度 , 贝泰妮的研发费率为4.4%;华熙生物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率为6.11% , 可以看出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已处于上升趋势 。
国货品牌将研发摆在新的高位 , 但相比于财力雄厚 , 足以支撑全方位研究的美妆巨头 , 本土企业瞄准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蓝海赛道更为重要 , 那么哪些新兴领域将成为本土企业“卷研发”的突破口?
再生医学是利用人工修饰和培养的细胞或组织来修复、再生受损器官的一种医学技术 , 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等 , 随着近两年抗衰老市场逐渐从消费品转向医疗领域 , 再生医学概念也被引入美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