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用一个AI工具,让房地产企业“集体破防”|数智化的秘密

文|包校千
编辑|Lina
设计 , 作为建筑的基础和灵魂 , 是地产行业核心命脉的主宰 。 然而近几年 , 在房地产高周转的开发节奏下 , 建筑设计图纸的交付水准每况愈下 。
尽管数字化是行业的总体趋势 , 头部房企也叩响了转型的扳机 , 却迟迟没有一款革命性产品让囿于传统思维的设计部门买账 。
作为万翼科技合伙人 , 夏晨曦在设计领域从业超过十年 。 2017年加入公司之后 , 他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顽瘴痼疾的答案 。
万翼科技前身是万科集团的信息化部门 。 2016年独立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后 , 团队专注于地产科技的开发和应用 。 过去三年 , 夏晨曦带队研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化审图系统 , 用以纠正图纸在设计环节可能存在的疏漏和差错 。
2020年4月 , 万科要求集团所有的住宅项目全面上线AI审图 。 一年时间里 , 设计底线的问题锐减80% , 在部分领域的审图效率甚至是人工的七八倍 。 而夏晨曦和他的团队 , 也借AI审图撬动了整个地产开发产业 , 在这个保守而传统的红海市场中 , 捕获了一片百亿蓝海新商机 。
01.“矛头直指建筑设计图纸”
在地产行业 , 开发商最不愿面对的就是群体投诉——这直接影响了信誉和销售 。 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发布的数据 , 2018年 , 平台共收到房地产行业投诉为3972例 , 相比2017年 , 投诉量增长2.6倍;2019年 , 平台共获取房地产行业相关投诉15325例 , 其中质量类投诉有4641例 , 占比30.28% 。
房屋质量问题不仅包括用料和做工 , 还涉及水、电、暖、气的位置是否合理、楼梯宽度是否达标、公用照明和消防安全设施是否完善等 。
在业主遭遇的这些高频问题背后 , 矛头直指建筑图纸设计的不规范 。
实际上 , 在建筑施工前 , 开发商需要对建筑设计院的图纸进行审核 。 虽然这道核验环节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保护屏障 , 但在高周转模式下 , 开发商把设计和审图周期压缩得越短 , 图纸出错和问题被遗漏的概率就越高 。
作为AI审图的产品负责人 , 夏晨曦在进入科技领域前 , 曾在深圳某甲级设计院工作多年 。 他告诉36氪 , 传统的审图工作往往需要经验老到的设计师对图纸把关 , 仔细审查的话通常需要一周左右时间 , “但就算设计师经验再丰富 , 也不可能所有问题都找出来 。
万科用一个AI工具,让房地产企业“集体破防”|数智化的秘密
文章图片
夏晨曦(左一)和团队讨论审图产品方案
对于开发商而言 , 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因设计不合规导致的安全隐患 。 一旦没有发现图纸的设计缺陷 , 后果将是不可逆的 。
比如某开发商2016年在杭州建成的项目 , 曾因廊道栏杆高度不足被业主投诉 。 按照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 , 当房屋的临空高度在24米及以上时 , 廊道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米 。 而廊道栏杆有一道水泥台阶 , 按照可踩踏部位来计算 , 栏杆的高度只有76公分 。
此外 , 通则中还提到 , 住宅所用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 , 但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 , 项目并没有按照设计规范来执行 。
2017年 , 万科对过往群诉案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 。 为了严格落实这类“设计底线” , 团队开发了一套线上审图的系统 。
不过在地产行业 , “最难用、最没人用的产品恰恰就是设计系统 , ”夏晨曦直言 。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 , 财务、成本系统是日常刚需 , 但设计师并不认为自己需要任何系统 。 况且 , 这套系统只是把审图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 , 没有对设计质量起到管控作用 , 只是成为集团的一个“管理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