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跨界对话 | 冲入元宇宙,企业要声量还是要销量?( 四 )


杨玉梅:我们实验室从11月开始在做工业元宇宙方面的研究 。 因为我们发现 , 当数据作为第四生产要素时 , 有60%-80%为B端企业所需 。 企业购买数据这个生产要素后 , 能精准营销、精准生产 , 乃至实现全产业链条的调整升级 。 至于元宇宙如何赋能产业链 , 无论是营销或是其他场景 , 都需要提前对数据布局 , 然后根据数据分析 , 有针对性的对资源整合再分配 。
元宇宙日爆:当企业想要布局元宇宙时 , 有Web2和Web3两种底层逻辑的产品供选择 。 互联网企业Web2式的元宇宙产品 , 在流量获取上有成熟的路径和经验 , 对比看 , 区块链Web3底层上Decentraland、The SandBox 这类元宇宙产品 , 在流量上真的有竞争力吗?品牌入驻时 , 到底谁给谁导流?
蒋照生:从链上数据看 , 2022年受到Web3行业整体行情影响 , Decentraland、The SandBox的数据表现不是太好 。 到去年11月 , The SandBox整个平台的独立用户数量处于17000到18000的区间内 , Decentraland可能也只拥有不到1万的独立用户 。 另外 , 虚拟地产在去年全年都经历了较大跌幅 。 从活跃的智能合约交互上来看 , 较为活跃的是游戏以及NFT相关的交易场景 。
相较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或者元宇宙空间来说 , Web3的开放式元宇宙产品过去一年整体的数据表现都不是特别亮眼 。
但需要注意 , 在统计口径上 , 我们对于活跃用户的统计标准是他们的数字钱包是否与智能合约有过交互 。 如果把统计口径放大到Web2应用常采用的DAU定义上 , 或许对传统企业更有价值 , 因为诸如Decentraland这类空间里 , 也有很多不与智能合约交互的浏览用户 , 比如车企在元宇宙中办车展 , 有很多游客只是进入观看 , 这部分群体就没有算做链上的活跃用户数 , 但很可能是潜在的购买力 。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 , Web3元宇宙平台的流量转化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 。


实体品牌不断出现在Decentraland中

对于品牌在元宇宙空间里开数字公司、举办活动 ,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新阶段 。 品牌希望能吸引更年轻、更追求创新内容的群体 , 寻找增量 , 刚好 , Web3平台、IP中汇聚了这样特征的用户 。 反过来 , 这些开放式平台也需要跟大众熟知的品牌做融合 , 增加曝光度的同时 , 也能给空间里的应用场景带来多元性和丰富性 。
元宇宙日爆:就企业营销使用最广泛的“数字藏品/NFT”而言 , Web2 与 Web3 这两种底层 , 从技术上能否打通、互联?
蒋照生:无论是海外流行的公链上的NFT还是国内基于联盟链产生的数字藏品 , 尽管从技术上分属两种路径 , 本质其实一样 , 都是为原创内容找到了确权的新路径 , 甚至给确权内容找到了新的商业分发方式 。 从技术层面看 , 国外如果没有区块链 , 不可能产生NFT , 但国内如果没有区块链 , 不一定不会出现数字藏品 。
首先 , 国内很多联盟链之间有着不同的应用标准;其次 , 区块链的C端使用习惯在国内还没有普及 , 比如 , 他们购买数藏时在网页或者APP端一键点击购买就可以了 , 但是想要购买公链上的NFT , 有一定的操作门槛 。
NFT玩家习惯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对藏品进行交易查询 , 但这在国内的数藏市场还没有形成习惯 , 所以我们也很难判断国内的一些数字藏品是否使用了区块链技术 。 而“有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是与海外市场能否打通的一个前提条件 。
元宇宙日爆:国内的数藏和海外的NFT , 在应用场景、运行模式上有哪些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
蒋照生:NFT和数字藏品有能互相借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