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逢在造车领域的郭台铭和任正非 , 不约而同来到了抉择命运的十字路口:苹果产能向东南亚转移已成既定现实之下 , 郭台铭该如何解救富士康国内的偌大基业?不造车的3年之约即将期满之际 , 任正非又该如何规划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新定位?
在富士康和华为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共同目标之下 , 字母榜(ID: wujicaijing)倒是有一个大胆而合理的建议——由富士康来代工华为牌汽车 。
过去一年 , 苹果供应链去中国化进程骤然加速 , 一场风暴开始在“果链”企业中酝酿 。 其中 , 与苹果联系最紧密的富士康最先感受到寒意 。
去年12月 ,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苹果要求供应商加紧在亚洲其他国家组装 , 并致力于减少对富士康的依赖 。 今年1月初 , 有消息称立讯精密拿到了iPhone 14 Pro Max订单 , 富士康高端iPhone“独供”地位不保 。
在苹果减少对富士康依赖之余 , 郭台铭则盯上了汽车代工的新生意 , 希望其成为富士康新的增长点 。
一度与苹果争夺高端手机市场的华为 , 当手机业务发展遇阻之后 , 也在任正非带领下开始进入造车领域掘金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3新年致辞中透露 , 华为2022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369亿元 , 与2021年基本持平 。 徐直军称2023年是华为“在制裁常态化下正常运营的第一年 , 也是关键之年” , 华为要“有质量地活下来” 。
想要有质量地活下来 , 风头正劲的汽车业务 , 正是眼下推动华为继续增长的有利武器 。 2020年10月 , 任正非签发了一份华为EMT决议 , 声明华为不造整车 , 这份文件将在今年底到期 , 华为深度参与的智选车模式又在去年一炮而红 , 为了追求更大规模的营收 , 华为或许到了改变想法的时刻 。
一旦华为下定决心 , 亲自造车 , 成本和速度的问题难以回避 。 自建工厂投入大、周期长 , 成本和时间双重压力下 , 华为汽车的朋友圈里还缺一家靠谱的代工厂 。 而在汽车代工上 , 富士康虽然得到了诸如INDIEV和Lordstown Motors等公司的青睐 , 但仍缺少类似苹果这样的重量级客户 。
对郭台铭来说 , 拿下华为汽车代工订单的另一重意义还在于 , “果链”南迁势不可挡 , 届时 , 富士康三十年间在国内积攒下的厂房、设备、人才等宝贵资源将依托新的“汽车城”而尽可能留存下来 , 从而实现富士康、华为和产业链的三方共赢 。
现在 , 就看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赚钱的任正非 , 什么时候能卖老朋友郭台铭这个面子了 。
A
虽然苹果正在将产业链向东南亚迁移 , 但富士康面临的核心问题 , 仍旧在中国 。
据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2021年报 , 其在中国大陆固定资产为2479.52亿新台币 , 占全球固定资产比重达到57%;而苹果寄予厚望的东南亚 , 甚至未能单独成列 。
【华为|2023开年脑洞之二:郭台铭为任正非造车?】安全与稳定 , 是苹果转移供应链的初衷 , 而苹果对确定性的追求 , 对于富士康来说恰恰意味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
不论是产能向其他国家转移 , 还是把订单分给富士康的竞争对手 , 种种举措都给鸿海造成了极大压力:前者意味着成本的攀升 , 后者则意味着订单和营收的萎缩 。
- 抖音|联想小新Pro 2023散热升级:5热管、138片鳍片
- 华为|华为大屏折叠旗舰Mate X3要延期 高配还是“神底”IMX766
- 鸿蒙一个月升级3000万,谷歌再次对华为下手,加大开发难度
- 英国拆除华为设备不起作用?华为反获两国支持,美国决定自己出手
- 华为开辟4条新方向,美企为此损失1280亿,苹果却赚走国内1146亿
- 苹果|2023市场卷出新高度:苹果14再创新低价,P60和安卓新机也很强
- |夸克App携手杨超越 2023助你实现工作、学习、生活“小超越”
- 华为荣耀|“重启手机”和“关机再开机”究竟有什么差别,看完涨知识了
- 京东方|2023手机圈好戏不断!该下手还是做等等党?老司机给出建议
- 华为荣耀|韩国SK与诺基亚成功在商用网络上“首次”部署基于云的OpenRAN虚拟化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