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采访人员 王兵 通讯员 曹雯
随着麦浪的翻滚和收割机的轰鸣,安徽沿淮平原迎来了夏粮丰收的高潮 。6月初,在寿县寿溪湖农场优质小麦基地,数万亩成熟小麦铺上了金色的海洋,几台大型收割机来了又去 。
截至6月3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3807.4万亩,进度88.6%,主产区收获接近尾声 。在小麦收获的关键时期,安徽省气象部门与涉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助力“看得见的收获”转变为“还粮入仓”,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和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
精准气象服务让麦收吃下“定心丸”
“天气干燥,气温高 。霍邱县小麦收获时间较往年提前 。从5月17日开始,从南到北开始收割霍邱县种植业发展局局长许说,该县小麦亩产预计在410公斤以上,总产量预计超过50万吨 。
【好水产好稻创业农场 创业农场场长】为做好夏播夏收气象服务工作,安徽省气象局5月16日发布服务方案,要求全省气象部门从扎实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积极开展“贯通式”农机作业人员信息服务等五个方面,全力做好夏播夏收气象服务工作 。
“从今天到23日,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请大家抓住好天气,做好油菜籽和小麦的收割工作 。”5月18日,安徽省气象台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了这一消息 。气象服务一直保障着安徽的大规模收割作业,麦浪变成了金穗,装满了载粮的卡车 。
进一步深化部门合作,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 。5月17日,省气象局联合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赴丰台县开展麦田调查和产量估算;5月22日,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与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联合制作“夏收农机服务专家在线节目”,就小麦收获相关问题进行答疑 。为第一时间掌握夏收夏播进度和天气信息,省农气中心与农机局建立了夏收夏播信息共享机制;省农气中心共制作夏收夏播相关气象服务资料37期,其中农业气象信息4期、干旱监测预警4期、土壤墒情监测公报12期、重要农气专题报告17期 。
“这两天天气晴朗炎热,正好适合收割 。看看这小麦的水分,不用烘干就可以直接储存 。”寿溪湖农场负责人王国夫说,他抓了一把小麦,每一颗麦粒都饱满,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 。丰收的喜悦溢满江淮大地 。
赤霉病防治助力“虫口夺粮”
到目前为止,安徽夏粮的收获已经大获成功,夏粮的收获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丰收离不开全省上下对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小麦赤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力度比往年更强 。
4月是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据省植保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省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面积约3500万亩,需防面积约8000万亩 。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需要在降雨之间或降雨前选择施用,这就需要高精度的天气预报 。因此,4月12日,省气象局进入气象se特殊工作状态
赤霉病防控期间,省气象部门加强与省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协商,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报周期;进一步加强与省植保部门的联系,加密制作省内小麦赤霉病防控气象条件分析等服务产品,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惠农天气App、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 。各市县(区)气象局立足主产区小麦赤霉病防控实际,充分利用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及时向地方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提供精细化小麦赤霉病防控专项服务资料;面向生产线,加强与小麦种植大户对接,提供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提供小麦赤霉病精准防控
服务;同时,还根据需求做好农药喷洒等工作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 。
借助科技“种”出好效益
针对安徽省3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气象部门加强农田自动观测、作物实景观测等智能化观测网络建设,已初步建成现代农业气象智能观测—试验示范—精准服务模式,为夏粮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农田实景与小气候观测系统59套,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农业气象观测网 。建成宿州、合肥、宣城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参加省农科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3个农试站组织开展了小麦、稻、玉米对比观测试验 。在淮北、江淮、沿江江南片区遴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共建气象服务示范推广基地8个 。
为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手机应用服务 。在实现了基于位置天气预报预警、农用天气服务的同时,还汇聚知名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等社会力量,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 。惠农气象App已有用户超过14万,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答疑解惑、互动交流与信息发布的好帮手 。
麦收期,安徽气象部门依托惠农气象App等移动互联手段向农业部门和新型农业主体提供夏收夏种专题服务材料20余期,及时跟进夏收夏种进度,分析天气实况和未来天气对夏收夏种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农事建议;在惠农气象App的天气轮播图片、农情气象、农业资讯、农事圈等栏目发布相关信息300余条 。依托新媒体矩阵发布夏收夏种相关信息60余条 。依托“直通式”服务平台,每日上午、下午分别向20余万新型农业主体发布农业气象服务短信 。“夏收夏种正当时”网站专题发布信息300余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