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喜茶VS蜜雪冰城:从茶饮争霸到双双遇阻( 二 )
背后的原因在于喜茶扩张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然而城市的CBD是有限的,一旦门店过多,必然导致客流被分散。目前喜茶门店最多的城市是北上广深,分别为61家、119家、113家、76家。
此外,喜茶的高单价确实阻碍了大批客源。《2020-2021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单杯奶茶可接受的价格区间中,10~15 元对应的消费者群体占比为 57%,15~20 元对应的消费群体占比为 27%。
文章插图
多方考量之下,喜茶向下沉市场进军似也在意料之中。
再看蜜雪冰城。蜜雪冰城向一二城市突围的逻辑与喜茶下沉大致类似,同样是与疯狂扩张带来的下沉市场逐渐饱和有关。根据官方公告披露,2020年6月,蜜雪冰城门店数量突破1万,到2021年10月便突破2万。
需要明确的是,下沉市场同样是有边界的。为让县城提升“含蜜量”,蜜雪冰城甚至取消了加盟商的“距离保护”(即在500米的距离内,仅存在一家门店,目的是为了保护加盟商的盈利能力),而这导致的后果便是加盟商的利润大幅下滑。据第一财经2021年11月的报道,一个县城的经销商透露,取消“距离保护”之前可以做到年销售额50万元,之后便锐减为20万元。
利润大幅下滑带来的,是不少加盟商为了节约成本,开始使用过期食材,恶性循环之下,让本就饱受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蜜雪冰城蒙上了更深的阴影。今年2月,前员工爆料称蜜雪冰城门店卫生不合格且采用过期原料;去年12月,不少网友爆料称在蜜雪冰城饮料中喝出异物、虫子等;去年5月,蜜雪冰城郑州、济南、武汉等地门店都被曝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食品安全问题。
凡此种种,向上突围也就成了蜜雪冰城的必然选择。
拓局不易开拓全新市场,当然不容易。
以蜜雪冰城为例:虽然凭借着一首“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洗脑神曲强势出圈,在一线城市大肆扩张——2020年8月北京只有10家门店,如今已扩张到78家,但想要攻入喜茶的阵地仍有诸多难点。
一方面,蜜雪冰城的低价逻辑在一线城市并不那么奏效,上行市场不会只因为价格优势而对新品牌打开缺口;此外向一二线城市进发,对蜜雪冰城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建设都会带来不小的考验。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习惯是一道实打实的高门槛,品牌形象也很难快速转变。这一点,在2018年蜜雪冰城推出的高端品牌“M+”上也有所体现,虽然该品牌产品定价为20元,但由于缺乏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消费者的认可,“M+”并未掀起浪花,市场反响平平。
向上不易,向下更难。
2020年,喜茶推出了子品牌“喜小茶”,价格大致在6~16元,品类除了喜茶还有鲜奶茶、果茶、纯茶等,意图向下沉市场进军。然而根据喜小茶去年发布的《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5月,喜小茶仅在广东6大城市开出22家门店,不仅尚未走出广东,覆盖地区大多也还是一二线城市。
文章插图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喜小茶下沉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下沉市场近年来已经被蜜雪冰城、Coco、书亦烧仙草等品牌瓜分殆尽,而喜小茶并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由于范围大、分散广,加上喜小茶同样走鲜奶+鲜果的路子,这对喜茶供应链中的仓储、物流以及覆盖范围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因此,无论是喜茶还是蜜雪冰城,就现阶段来说,很难真正打入对方的势力范围。
长期来看,想要跨越发展瓶颈,或许只能在现有的品牌打法之上,摸索出另外一套适用于其它市场的“打法公式”,同时加强在供应链以及产品创新上的能力,对内降低成本,对外吸引用户。
- 喜茶|阿里巴巴Q3净利润同比下降75%;喜茶全线产品调至30元以下;小米市场总监回应在乌举办发布会丨邦早报
- 北京冬奥会城市景观向冬残奥会转换
- 阿里|「钛晨报」阿里Q3营收同比仅增10%,净利大降74%;佳能珠海工厂预计6月底正式关闭;喜茶回应完成主动调价,全面告别30元
- 本文转自:九派新闻据中新经纬报道|喜茶降价!最低9元一杯,所有饮品不涨价,今年内不会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
- 门店|全面告别30元?喜茶回应:从来不是高价茶饮丨钛媒体独家
- 原材料|好消息!喜茶标准茶饮全线降价:今年不再推出30元以上产品
- 奶茶|告别3字头!喜茶承诺今年绝不涨价:不再推出29元以上产品
- 海信智慧城市暴露野心:2025年超越“BATH”成为行业第一
- 本文转自:城市晚报来源:城市晚报编辑:刘彦冰 主编:王首道 审阅:王绍忠...|今日《城市晚报》:警惕!APP上刷单被骗3万余元
- 一图读懂︱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