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跨境电商的“利润黑洞”

跨境电商林峰已经一个多月无法入眠了 。
大学一毕业,林峰就进入跨境电商圈,并坚信可以借跨境春风,实现造富神话 。在亚马逊平台,他的店铺高光时刻一天能卖出上千单,团队规模一度超过100人 。
但自2021年开始,境况急转直下 。先是亚马逊针对关联店铺、刷单刷评等违规行为来了一波“张三封”(封帐号、封品牌、封资金),许多大卖难逃一劫,林峰的几个listing也变了“狗”(若产品被下架,亚马逊页面上会显示其狗的logo);
后是同行又卷起一波“吴三柜”,展开“一箱刷、一箱送、一箱秒杀”的内卷风 。看着海运价格表上数字不断攀升、广告投放预算提升了一倍,林峰苦笑道自己变成了“四光”,评论光、流量光、资金光、头发光 。
为寻出路,林峰将目光盯上了独立站 。彼时不少欧美品牌依托独立站走DTC路线(Direct to customoer,直面消费者),不断传来融资上市的消息,国内的Shein也像一匹突然杀出的黑马,连续6年100%以上营收增长和高达1000亿美元的估值,吸引了不少原先只将目光停留在新消费赛道的资本的眼球 。这一模式的火热,给林峰撕开了一道希望的口子 。
然而,现实总比想象残酷 。在经过几个月的折腾之后,林峰的独立站仅在初期靠大量投放获得了一些流量,但开单数目寥寥,最惨的时候成交不过十个人 。
在平台和独立站的双重压力之下,他的团队也迅速从过百人缩水至不足50,账面上的亏空数字也愈发触目惊心 。
“独立站真是个利润黑洞 。”林峰懊恼地说,不过他也就此冷静下来,开始重盘自己的商业逻辑 。
实际上,林峰遇到的困难,在很多跨境DTC品牌老玩家眼里,再正常不过 。
“跨境电商平台和独立站完全是两套打法,做平台和独立站的也是两拨人 。哪怕是一年卖几个亿的平台卖家,要做独立站最多也只能从0.5开始 。”
跨境DTC品牌totwoo创始人王洁明向虎嗅说 。王洁明此前为新华社驻外采访人员,杀入跨境仅仅一年多 。期间,totwoo入驻谷歌GMC购物中心仅2个月就位列谷歌美国手链畅销榜前三 。
王洁明告诉虎嗅,不少人甚至还没搞清楚做独立站的目的,就蜂拥而至 。他身边筹备很久的大卖到头来只把独立站当成亚马逊的引流方式,无法摆脱原有框架;
另一位资深跨境DTC品牌创始人MJ(其创办品牌Pinlo主做智能杯壶产品)也称,不少人只是一贯抱着机会主义的策略,平台做得不好时看看独立站,独立站不好时又缩回平台,态度摇摆,走得并不是长期主义路线 。
“这种红海心态是很不可取的,以为市场是固定的,把赛道里的人挖来、产品抄过来,就能拿到很好的市场份额很可能是错误的逻辑 。”
支付业务已覆盖全球200多国家地区的跨境平台PingPong合伙人汪宁对虎嗅说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企业购负责人杨钧告诉虎嗅,“我们从来没有要求出海品牌必须视亚马逊为唯一渠道 。
企业首先要打造产品力,这是成功的基础,进而把产品力的动能转化为品牌的势能,才能实现长期成功 。”
眼下,摆在独立站“新玩家”面前的关键问题,是能否扭转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就好比要重新修炼一门武功之前,要彻底清空旧派心法带来的束缚 。
“身体DTC了,脑子没有 ”     
实际上,很多像林峰一样半路淹死在出海品牌DTC上的商家,首要问题是思维方式的“不兼容” 。
对于林峰这类惯于在平台销售的“传统门派”来说,国内强大的供应链和熟练的平台广告投放,是他们掘金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