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与灵隐寺

中国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是佛教释迦牟尼佛证悟成道的日子 。腊八节是中国的古老节日 。灵隐寺发腊八粥的传统历史悠久,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等历史名人都曾亲尝灵隐寺的腊八粥,并为这碗热粥所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所感动 。他在题灵隐寺的诗中写道:“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明代张岱在《西湖梦寻》里也有灵隐寺“香积厨中,初铸三大铜锅,锅中煮米三担,可食千人”的记载 。
古时腊月,灵隐寺的僧人用多余的豆子、米面熬粥派粥,帮助穷人度过寒冬,并对百姓的恩情表示感念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腊八粥救济穷人的意义逐渐消退,但其“感恩”的精神内涵却得到了挖掘和发扬 。
元代喝“红糟粥”和“朱砂粥”
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中,则记这一日喝“红糟粥”和“朱砂粥”:腊月皇都飞雪(腊的异体字),铜(盛水之器)冻折寒威冽 。八日朱砂香粥啜,宫娥说,毡帏下(堵,佛塔)休教揭 。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红糟粥,以供佛饭僧 。都中官员、士庶作朱砂粥 。传闻,禁中一如故事 。红糟,又称红米,是在稻米上培植的红色曲米 。《本草纲目》:“红曲本草(指《神农本草经》)不载,法出近世……其法用白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饭,分作十五处,入曲母三斤,搓揉令匀,并作一处,以帛密覆,热即去帛摊开,觉温急堆起,又密覆 。次日日中,又作三堆,过一时,分作五堆,再一时,合作一堆,又过一时,分作十五堆,稍温又作一堆,如此数次 。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箩盛曲,作五六分蘸湿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 。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加酒曲窨造,变为真红,能走营气以活血,燥胃消食 。”此即红糟粥 。朱砂又名丹砂,是矿物质,《本草正》:“朱砂,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又肺可以降卸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 。”朱砂要研成粉末用,朱砂少量入粟米熬粥,要配以猪心 。
熊梦祥,江西人,号松云道人,他提及的红糟粥和朱砂粥都是药粥,同是元人,孙国敉的《燕都游览志》中就提及:“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之,品多者为胜 。”
自佛教创立,吃腊八粥也逐渐成为了佛教界的盛大节日 。方圆百里的杭城老百姓都以能喝上一碗灵隐寺的腊八粥为祈盼 。近年来,灵隐寺连年举办腊八施粥活动,就是想以此因缘,恢复现代快节奏生活下大众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情,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大众感受我国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共享节日的温暖和温馨,推动民俗文化不断繁衍生息,推动杭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
在传统文化里,腊八节更多承载的是社会大众祈祷健康幸福,祈求吉祥如意的朴素愿望 。于佛教而言,腊八粥则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及成道之前牧女供粥给佛陀,体现着佛教以施粥的方式感恩社会、回报信众供养的感恩精神,所以,腊八节也被称为佛教的感恩节 。灵隐寺年年举行今年仍将继续的腊八施粥活动,正是传承佛教慈悲与感恩精神的无上深广的菩提行愿 。
近年来,灵隐寺一直在推动腊八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灵隐腊八节习俗”入选杭州市级非遗名录 。在1月5日举办的“恩报万千·腊八传承——2017杭州腊八节文化论坛”上,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透露,“灵隐腊八节习俗”日前又升级成为浙江省一级非遗项目 。
灵隐寺方丈光泉说,腊八节习俗是优秀的文化遗产,灵隐寺作为千年古刹,要承担起传承发扬腊八文化的历史使命 。目前,灵隐寺正在为腊八文化申报国家级非遗做准备,今后还要申报世界级非遗 。“从长远看,我们希望腊八节能够成为中国的公共假日 。”他说 。
腊八节倡导感恩文化
在论坛现场,“腊八节能否成为中国的感恩节”这一网络议题被抛出,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
【腊八节与灵隐寺】 浙江大学教授曹立人想到了一起令他印象深刻的新闻事件:一位企业家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他要求孩子们每年写一封信,汇报学业和生活情况,但几乎没人守诺写信,仅有的几位写信者也没表示任何谢意,而是一个劲地请求更多资助 。
“这种令人心寒的事并不是个例,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去倡导感恩文化 。”曹立人说,在健康的感恩文化中,施恩者获得精神满足,受恩者也不必碍于面子推脱拒绝 。只需感恩在心,日后回报,人间就会充满温暖 。回报的并不一定非得是施恩者本人,也可以是整个社会 。腊八节的真义就在这里 。
佛粥一碗,驱散数九严寒;吉祥幸福,来年六时长伴 。小小一碗灵隐腊八粥,承载了大众对新年的一份吉祥祝福,更蕴含了灵隐寺法师和居士义工们一片殷诚笃行的菩提心 。
灵隐寺腊八节习俗:不止熬腊八粥这么简单
1、供佛祈福 。腊八日当日,寺院僧人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 。腊八日,寺中举行腊八粥出锅、盛粥、供送仪轨,将第一份出锅的腊八粥,由僧人依次送至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宇之内,诚供在佛像的前面,既是为天下民众祈愿幸福安康,也是表达对佛祖的恩念之情 。
2、方丈讲经 。腊八日当天,灵隐寺会举行一场由方丈主讲的大型讲经法会 。讲经是为了开示腊八节的来历和意义 。讲经在大雄宝殿广场举行,整个过程按照佛教仪轨规定,先由信众、僧人前往方丈室,礼拜方丈,以表听经闻法之心,并诚请方丈慈悲为大众讲经 。然后,方丈应允,随众来到讲经会场,登台讲经 。
3、千僧传供 。传供即众僧供佛 。腊八日当天,由一千多位僧人、信众排成两列队伍,逐一将腊八粥、花果等供品经一千多双手,由外向里,传递至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前供台上,用以纪念祖佛成道,表达知恩感恩之情,并从中体悟蕴含在经手传递过程中的舍与得的关系 。
4、煮腊八粥 。腊八节前,寺院就开始准备煮腊八粥的食材、制备工具、炉灶 。煮粥时,火候控制,搅拌时厚薄把握等都有一定讲究和诀窍,缺少不了经验、技艺和知识 。其中的糖桂花制作是灵隐寺专擅的技艺,其工艺须经桂花采摘、摊晒挑拣、梅卤腌泡(四、五个月)、晒干、烘干、盐炙(可保质两年)、拌糖等若干工艺环节 。
5、施粥民众 。灵隐寺熬制的腊八粥,除了供佛和送居士信众之外,还要分享给普通民众 。受灵隐寺腊八节习俗感召,每年此日清晨,上万民众纷至沓来,在寺院一一给大家施送腊八粥 。现改由僧人和义工一起把腊八粥送到养老院、福利院等慈善机构,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环卫工人等 。目前,灵隐腊八节馈送腊八粥数量,居全国之首 。
6、诗词文赋和民间传说 。与灵隐腊八节习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诗词文赋和民间传说,有宋代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惠思二僧》、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岳飞与腊八粥的传说》、《阿二和尚用残羹再造香粥救济人的传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