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始兴客家婚嫁风俗】 一、婚嫁用具
始兴县东湖坪村民的婚嫁十分讲究 , 且很隆重 。使用的用具繁多并有严格的先后排列之分 。大多用具都是用上等木材精雕细凿 , 油漆、贴金制成 。具体用具和迎亲队伍顺序大体是这样的:
(1)带亲酒 。由一位多儿子的好命男人挑着一头用木制成的"鹤壶隆" , 内放一只陶罐 , 罐内装满甜糯米酒 。另一头用木制的鸡笼 , 内装公婆鸡、肉丸子、鞭炮、腊味、10个鸡蛋(只能领1个 , 剩下9个拿回) 。
(2)扛彩 。由2个l4、l5岁的小男孩各扛着一面红色布旗 , 布旗约长1.9米 , 宽0.3米 。
(3)龙凤蜡烛 。由1个男青年拿一对龙凤大红喜字蜡烛 。蜡烛红色 , 有龙凤图形和喜字 。
(4)打碰锣 。由1个好命的男人扛着一头大一头小的碰锣 , 边走边敲 , 发出的声音是"捧 , 碰 , 捧 , 碰" 。
(5)八音班 。由8个各拿1件乐器:鼓、锣、钹、高胡、板胡、唢呐、月琴、笛子等组成的吹鼓手 , 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 。
(6)媒人婆 。由2人抬的木轿 , 上有布蓬遮阳 。称"蓬俚轿" 。轿上坐媒人婆和她带去想多拿一份红包的小男孩 。
(7)新郎轿 。由4人抬的木侍轿 。类似今天的竹椅 。
(8)花轿 。由4人或8人抬新娘坐的花轿 。
(9)炮手 。由一个好命的男人拿着"顿炮" , 出男家和离开娘家时各放三响炮 。
(10)原埕酒 。由2个好命男人挑2担原装的好酒 。其中一担留作以后新娘生了小孩时娘家再担回男家去给新娘喝的 。
(11)抬囚箩 。由2个好命男人抬着一个木制的像箱底样1:3的盛器 , 内放一条去掉内脏的全猪 , 猪全身抹上红色 。
(12)担食格 。由好命的男人担一担 , 条件好的有几担米制的糕点等礼品 。
(13)担层箩 。由好命的男人担一担或多担水果、花生、米饼等礼品 。
(14)担鸡笼 。由好命的男人担一担或几担鸡、鹅、鸭 , 数字一般为12只、16只不等 。不可用3、4、7、8的数字 。
(15)送嫁妆 。由女家派出若干人挑送脚盆、尿桶、蚊帐、被席、隆(木箱)等 。礼物多 , 担的人多 , 但人数必须逢双不逢单 。
花轿 , 是婚嫁最为重要的用具 。呈长方体 。一般通高1.88米、宽0.55米至0.66米 。攒尖式的轿顶 。通体用透雕、圆雕、阴雕、浮雕等精湛的雕刻艺术 , 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和吉祥文字 , 并贴上金箔 。显得庄重而又金碧辉煌 。轿顶像"乌纱帽"绘有红色卷云纹 , 含青云直上之意 。轿身正面的轿门雕刻有对联 , 内容不详 , 都是吉祥之语 。图案有鸳鸯戏水、观音送子、状元及弟、梅兰菊竹(四季平安)、蝙蝠、奔鹿、蜜蜂、灵猴、大象(寓意为福、禄、封侯相) , 柏树(百寿)、百雀(百爵) , 希望封官赐爵 , 非侯即相之意 。还有石榴(多子) , 并蒂莲花(双生贵子)、佛手(五子登科)等 。
新郎一般戴礼帽 , 长袍马褂黑布鞋 。新娘戴凤冠和各种银簪、花饰、髻钗、多宝串、 红色上轿衫 , 红色百褶绣花裙 , 红色绣花罗帕 , 红色绣花鞋 , 红色绣花云肩等 。
二、婚嫁风俗
始兴县的客家人大多是明清时期从福建、江西、广东梅州等地迁徙而来的 。因为不是同一时期同一地方迁徙而来 , 所以婚嫁风俗也不尽相同 , 带有原住地方的婚嫁习惯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 , 百里不同俗 。不过 , 迁徙到同一地方繁衍生息 , 与当地先居民众"同饮一江水 , 同居一方土" , 其婚嫁习惯便相互影响 , 相互渗透 。
清朝至民国时期 , 始兴县东湖坪的婚嫁都是由父母包办的 。结婚年龄一般男16至18岁 , 女13至16岁 。有娶小媳妇的 , 即接别人的小小女儿来抚养 , 长大后留作儿媳妇 , 俗称童养媳 。有买回婢女使唤 , 成年后留下做小老婆或嫁出去的 , 看主家的需要而定 。有隔三胎的 , 即先托媒人介绍一个女婴来家先养 , 等到自己生了儿子 , 长大再结婚 。
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婚俗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定年庚 。定年庚是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媒人的说合而决定的 。
首先请媒人说亲 , 或媒人主动前来说亲 。男女双方的父母经媒人说合后 , 初步认为相互的条件还可以 , 或"门当户对" 。男家便请媒人到女家去拿姑娘的"年庚" , 即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刻 。然后 , 男家把男女双方的年庚送到算命先生处进行"排八字"测算 , 也称"合坤"、"定年庚" 。看女主相属好不好 , 是"相生"还是"相克" 。算命先生根据《婚丧礼制大全》里写的"白马怕青牛 , 羊鼠一旦休 。蛇虎如刀错 , 龙兔泪交流 。金鸡怕五犬 , 猪猴不到头 。"等所谓"犯相属"的标准进行鉴定相属否 。凡是发现有属虎、属羊的女子 , 嫁出去就会克夫克子克公婆 , 当寡妇 。如元相克之相 , 则被认为是"天生一对" , 可以结为夫妻 , 若有"相克"之处 , 送多点红包给算命先生指点迷津 , 就能逢凶化吉 , 结秦晋之好 。要是算命先生有所图而达不到目的从中作梗 , 再好的属相也无缘结百年之好 。所谓"男人八字无假 , 女人八字无真" 。女人的八字可由算命先生推前推后 , 一直推到与男人相结合为止 。
民国后期开始兴"见面" , 经算命先生测定相合后 , 男女双方在媒人的安排下 , 由父母带着选择合适地点见上一面 , 大多是在集日上见面的 。见面后 , 双方愿意与否无关紧要 , 主要是由双方父母亲说了算 。说行就行 , 不行就不行 , 男女青年双方没有决定权 。双方父母或媒人两关主事 , 过好日子"行定" , 即向女方交"定金" , 俗称定亲 。
行定 , 是男家给女家定婚的礼金 。双方可以对礼金进行讨价还价 。礼金有大定和小定之分的 。大定的定金较富足 , 有较多的"礼" , 1礼为白银16元 。少的给1礼 , 多的给几礼 。一般8礼到10礼 。但有些则要有"3"数 。3、4、5的数字 , 可以用 , 取"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意 。如猪肉300斤、米400斤、银元500元等 。猪肉多的用囚箩抬送 , 少的用食格挑送 。所送礼品除猪肉外 , 还有酒、稻谷、鸡、鸭、鹅、各种米糕等 。女家收了定金后 , 请亲房吃一顿饭 , 告诉大家自己的女儿已经定亲 。如果女家反悔这门亲事 , 就必须向男家赎回"年庚" , 礼品如数退回 , 婚姻关系才能解除 。
定亲后 , 男家择定具体婚期吉日 , 用全贴书就 , 并备酒肉礼物送到女家去 。
定亲后 , 女子就要自己忙着做出嫁穿戴的礼物 , 如绣花罗帕、绣花衫、绣花裙、绣花鞋等 。年纪较小的由母亲、婶、嫂等亲人帮忙操办 。女家忙准备各种嫁妆 , 男家则准备各种财物、房中用具等 。两家都为婚事忙开了 。一般情况 , 女家要了解男家多少礼金 , 男家也要女家置相应的嫁妆陪送 。若一方兑现不了 , 又得不到双方谅解的话 , 迎亲时就会发生矛盾 , 甚至"亲家变冤家" 。这是很个别的现象 。当然 , 男家多出一点 , 女家少陪送一点作为补偿女家的也有 。要看男家经济情况的好差而定 。当地有一句话叫做"上等人家垫钱嫁女 , 中等人家将钱嫁女 , 下等人家赚钱嫁女"就是很好的说明 。一段时间后 , 双方认为婚事的财物具备了 , 便请风水先生选择"黄道吉日" , 并征得女方家同意后 , 发出请贴请客 。婚礼大多在冬季农闲季节举行 , 叫迎亲 。
迎亲 , 也就是男家到女方家去接回新娘 。在迎亲的前一天上午或下午 , 媒人从男家乘坐"蓬俚轿"带路 , 把男家与女家商定好的猪肉、鸡、鹅、鱼、酒等食品和礼金、礼物 , 送到女家去 , 称为"送酒肉"或"去果盒" 。媒人在女家住一晚 , 第二天与新娘等一同到男家 。晚饭前 , 双方的客人都必须到男女家一齐吃晚饭 , 称"齐客" 。晚饭后 , 男家把点燃木炭、芒麻秆的火桶放入花轿内 , 一段时间后取出 , 称"暖轿" 。当晚凌晨鸡鸣时分 , 或算命先生指定的时间 , 要举行女子出嫁"梳头"仪式 。在祖堂上燃一对大红烛 , 配备红、蓝、黄、青、黑五色线 , 胭脂、水粉用手绢包一摄稻米 , 两个受精的熟鸡蛋 。放炮竹后好命的妇女或新娘的母亲用鸡蛋在新娘的脸上上下下滚动 , 俗称"开面" 。接着给新娘梳头 , 新娘坐在长条凳上脸向东方 , 边梳边说吉利话 , 如"一梳长 , 二梳长 , 三梳透栋梁"、"一梳梳到尾 , 一世好到尾"、"左一梳右一梳 , 五子登科 , 状元及第"、"头发长又长 , 早生贵子状元郎"等 。梳好后插上银质压头花、双字银扁簪、银针纸花等头饰 。头戴颈圈 , 内有锁、碗、男女鞋各一只、铃、关刀、剪刀、三角尺、四方台等小巧玲珑的装饰物 , 俗称"多宝串" , 戴耳环等 。
在天亮前 , 梳妆完毕 , 新娘返回闺房等待出嫁(有些则在祖堂上放了鞭炮后 , 即返回闺房梳头的) 。这时 , 把两个开面的鸡蛋剥开给新娘吃 。小女子在十三、四岁时留海头发梳辫子 , 到结婚 , 才梳头 , 多发的梳"本头" , 少发的梳"假头" 。如果是童养媳结婚称"上头" 。女子出嫁前不能刮面 , 出嫁后才可以用线绞脸部毛发 。
迎亲这天上午 , 女家必须将嫁妆先送到男家去 。较高档次的嫁妆称"海棠红" , 有24只"隆"(大木箱) , 花床、梳妆台、2张八仙桌 , 桌上放新郎新娘的衣衫鞋帽等全套衣物 , 大小柜、高矮椅、脸盆架、百子桶(尿桶)、千孙盆(脚盆)等 。"隆"内装满衣物及床上用品 。其中有些是"三蓝三热"的布料 , 三蓝是市场上卖的三种蓝布 , 也称客布 , 由外地运来本地销的 。"三热"是指三匹本地农家织的麻布 , 又称"家机布"、"热布"等 。较低档次的嫁妆一般有2、4、6个不等的"隆" , 其它东西也很少 。以此同时 , 女家派新娘的弟弟妹妹到男家去"邀"新郎到女家去拜岳父母及其他亲戚 , 然后接回新娘 , 俗称转门 。这时 , 新郎带上八音班等迎亲队伍 , 吹吹打打 , 热热闹闹 , 喜气洋洋地向女家进发 。去时队伍里的总人数要逢单 , 回来一定要成双数 , 含"好事成双"之意 。
"迎亲队伍"在女家吃午饭和提前吃晚饭后 , 新郎由伴郎相随 , 先离开女家回去等新娘的到来 。随后 , 头戴琳琅满目的头饰 , 颈佩多宝串 , 肩披绣花云肩 , 身穿鲜红上轿衫 , 绣花红罗裙 , 绣花红布鞋 , 头盖绣花红罗帕的新娘才出来 。出来大多在黄昏时刻 。出亲前 , 新娘在家私厅里悲悲切切地向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和兄弟姐妹们"哭别" , 边哭边说如何忘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 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 , 分别后令自己如何牵肠挂肚地想念 , 和希望他们今后多保重身体等等"痛肠话 , 热心话" , 直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 "声情并茂" , 使旁人看了为之动容 。这时父母亲等人会安慰和告诫女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到男家去要孝敬公婆和兄弟子叔要和睦等话语 , 与此同时 , 新娘一一向亲人跪别 , 亲人在扶她起来的时候会递上个红包 。
哭别后 , 父母把绣花罗帕盖在新娘的头上 。新娘由哥哥或弟弟(无亲兄弟则由堂兄弟或村中好命人家的兄弟)背起离开家门到大厅(祖堂)拜别祖宗 , 再背到大门口 , 送上花轿 。途中绝对不能放新娘下地 , 否则会被视为不吉利 。这就是当地民间至今仍在流行的"哥哥背妹上花轿婚俗" 。
新娘上轿后 , 轿夫锁上轿门 , 在轿外挂"八卦图"以示避邪和保佑平安吉祥如意 。接着在伴娘的陪送下和八音班的音乐声中 , 抬起花轿高高兴兴地向男家进发 。轿门锁匙有人说是由轿夫带着 , 有人说是由媒人婆带着到男家大门口停轿坪才能开锁 。途中无论路途远近 , 或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开锁 。否则 , 男家会追究责任 , 闹起事端 , 甚至退亲 。有一句俗话"轿夫抬轿就抬轿 , 不管新娘拉屎或拉尿"可以说明轿门不可开的重要性 。如果途中遇到另一个迎亲队伍的新娘轿时 , 两个新娘就会从轿窗口互相送一块手帕交换 , 以示互相祝福吉祥幸福之意 。如女家离男家太远 , 男家则会派人打着火把到半路上去迎接新娘 , 给迎亲队伍照路 。新娘被抬到男家大门口的停轿坪时 , 得放一段时间 , 让她"企服"来(站累些 , 表示以后才会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听男家使唤) 。村中男女老幼都围着观看 。大门口贴着古老吉祥的对联 , 如"且看淑女成佳妇 , 从此奇男已丈夫" , "玉堂双壁合 , 宝树万枝荣"、"百年歌好合 , 五世卜其昌"等 , 横批都是男女姓氏联烟4个字 , 如"曾李联姻"、"曾张联姻" 。如果是嫁女的 , 对联往往是写"名流喜得名门婿 , 才女欣逢才子家" , 横批"绣阁春开"等 。
新娘进门时刻一到 , 放炮手放三声大响炮 。轿夫打开轿门 。男家2位好命妇女(必须是原配夫人 , 且多子多孙者)牵新娘下轿 , 称"牵亲" 。同时 , 另一位好命妇女往新娘头上托着"米筛"(竹制品 , 原用以筛米的工具) , 上在放着木尺、黄豆、《易经》、葱、《通书》或算命先生画的符 , 表示知书达礼 , 避邪和早生贵子 , 聪明有出息之意 。寄托男家美好的愿望 , 俗称"托筛" 。
新娘被牵到大门口 , 不能马上进大门 。必须待站在大门内的算命先生做完"斩煞"仪式后方可入内 。算命先生右手拿剑或菜刀 , 左手捉一只大公鸡 , 口中念念有词:"......天神归天上去 , 地煞回地下藏 , 如有凶神和恶煞 , 雄鸡头上来担当" 。念完用刀在雄鸡冠上割去一点 , 把鸡血滴在大门坎上 , 叫"斩煞" 。意思是 , 新娘一路来 , 难免带上各种"恶煞邪气" , 用斩煞来消除 。然后 , 新娘被牵进祖堂与新郎一起拜见祖宗 。祖堂供桌两边各点燃龙凤大红香烛 。拜完祖宗 , 双方进入洞房 , 关上门 , 新郎用尺敲三下新娘的头后撩开罗帕 , 共饮交亲酒 。敲新娘的头 , 表示"打服"她 , 使她嫁来不能逞凶发脾气 。约10多分钟 , 洞房门被打开 , 好命妇女帮新娘"摊床铺" , 边铺边讲吉利话 , "摊根秆 , 生条卵"(过去用禾秆作床垫) , "一条蚊帐四只角 , 新娘生仔生一桌(8个儿子)" , "一个枕头绑三绑 , 一告(觉)醒来一告讲" , "一条捷俚(草席)四边角 , 新娘生仔生一桌"等 。被帐中夹有红包给摊床铺的妇女 。
与此同时 , 一群小孩闯进新房要糖果食 , 其中必有一个较精灵的小男孩到洞房中的尿桶里拿起一只红包后再屙堆尿到尿桶里 , 表示新娘早生贵子 。接着大厅里吃晚饭 。晚饭叫"正餐" , 菜色丰富 , 有海参、鸡、鱼、肉丸子、鱿鱼、眉豆、全春(蛋)、禾虫、粉丝、扣肉等俗称(十大十小) , 也有"四丁盘 , 八大碗"的菜色l2、14、16碗(盘)不等的 。吃饭前 , 新娘拿一条布给族中和来宾中辈份最高的人安排座次 , 叫"安席" , 即把座位象徵性地擦一擦 , 放上碗筷斟上酒 , 然后向被安席者鞠躬 , 请他(她)上座 。一般长辈在上厅 , 晚辈在下厅 。席间 , 家婆牵新娘到大厅里向来宾们介绍儿媳妇 , 并与新郎新娘频频向客人们斟酒 。主人和宗族近亲长者也轮番向外宾敬酒 , 以表示主人家的热情好客 。八音班在宴席中根据不同阶段吹奏不同音乐 。音乐曲调欢快明朗 。
晚饭后闹新娘 , 一般在私厅里进行 。新郎与坐台者猜拳 , 猜输的喝酒 。村中来客出点子叫新郎新娘做或讲出令他们十分难为情的动作或语言 。如背新娘过长条凳 , 按新娘儿子的辈份称呼他人喝酒、抽烟 , 如某某大爷请饮酒 , 某某阿公请抽烟等 。大多开到下半夜一、二点钟 。新婚第二天早上 , 新郎新娘到祖堂里"拜堂" 。祖堂里放一块草席 , 跪在上面拜 。八音班吹奏"拜堂调" , 客人们各人准备好"红包" , 少的几元十几元 , 多的几十元不等 。拜堂由"司仪"唱名 , 依次向新郎的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姨婶、舅姑姐丈 , 从内亲到外亲 , 从上辈到平辈 , 从老到少 , 最后才拜媒人 。受拜人会说一些"早生贵子"、"双生贵子"、"白头到老"、"百福百寿"、"百子千孙"等吉祥话 , 然后递上一个红包 。媒人婆不给红包 , 而是把嫁妆箱柜的锁匙给新娘 。拜堂后吃"拜堂餐" , 也就是早餐 。吃完早餐各人各自离开 , 称"散客" 。回客人的礼物会根据客人送来礼物的多少而定回礼物的轻重 。新郎新娘会送客人到大门口 。最后送媒人婆 , 送媒人婆的礼物随主人的大方 , 一般一埕酒 , 几斤猪肉或几十斤猪肉 。给她随行来的小孩一个红包几元几十元不等 。
散客后 , 女家的母亲、婶娘等至亲到男家看望嫁出去的女儿 , 俗称"做二朝"或"做三朝" 。一是探望女儿 , 二是看男家屋舍家财 , 三是看男家待人是否热情 。男家会用最好的酒肉盛情款待 , 并留下住一宿 。当地说"娶亲出嫁三日两夜" 。到此婚嫁喜日到此结束 。10天以后 , 新娘回娘家探亲住20天至一个月后才回家 , 俗称"新聊" 。
三、婚嫁传说
始兴县民间 , 至今仍留传哥哥背妹妹上花轿的婚嫁习俗 。其过程大体这样:
新娘出嫁时 , 首先在家里向祖父母、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等亲人们告别 , 此时此刻 , 常常是大哭一场 , 即所谓向亲人"哭别" , 边哭边讲忘不了长辈们的养育之恩 , 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 , 自己如何舍不得离开等等痛肠话 。然后 , 才由哥哥 , 没有哥哥由弟弟 , 没有亲兄弟由堂兄弟背起新娘 , 一口气背到大厅祖堂里 , 让新郎拜别祖宗 , 再背到大门口送上停在那里的花轿上 。从家里到上花轿这段距离 , 无论远近中途是不能让新娘放在地上的 。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 。现在 , 虽然花轿已经过时了 , 但是 , 哥哥背妹出嫁的风俗仍在流行 。不过 , 哭别时已经没有过去那么痛哭流涕了 。有的也只是象徵性地表示一下而已 。花轿也已经被现代运输工具单车、拖拉机、汽车所代替 。那么 , 这个古老的婚俗是如何得来的呢?其中一个传说富有情趣 。
相传三国时候 , 吴国皇帝孙权有一个妹妹叫孙娇 。她从小娇生惯养 , 养成个说一不二的性格 。她家是将府之门 , 因此 , 她也学得一身好武术 , 喜欢舞刀弄棍的 。全家人都宠着她 , 连当皇帝的哥哥孙权也得让她几分 。常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可是 , 长得如花似玉的孙娇偏偏嫁不出去 。因为她的"娇气"名声已经"名扬四海" , 谁听了都怕 , 在本国是没有人敢要她做老婆的 。眼看她越长越大年纪了 , 还没有一个媒人登门求亲 。她的母亲吴国太心急如焚 , 怕女儿成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
不久 , 蜀国军师诸葛亮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很高兴 。为了联合吴国共同对抗魏国 , 便想让四、五十岁的刘备去把孙娇娶过来做老婆 。这样 , 蜀国与吴国就成了亲家 , 也就不怕强大的魏国了 。刘备听了很高兴 , 巴不得立即就成亲 。但是他是个有妻室的人 , 而孙娇还是个黄花闺女 , 又是东吴皇帝的妹妹 , 怎肯随便嫁给他人当小老婆呢!刘备心里没底 , 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 , 派人到吴国去找到吴国太说亲 。正为女儿婚事弄得心急如焚的吴国太 , 本来就想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婿 , 当听到刘备是一方霸主 , 又是才华横溢的人时 , 高兴得不得了 , 认为女儿嫁给刘备不亏 。便满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而孙权呢 , 知道自己的妹妹难嫁出去 , 如今刘备主动求亲 , 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母亲的意见 。然而 , 孙娇可不是一般的姑娘 , 她特别有心计 。认为自己嫁给刘备做小老婆 , 如果没有丰厚的陪嫁嫁妆的话 , 就会被刘家人看不起 , 也会被人笑话 。因此 , 她别出心裁 , 想出一个要一份特别不同嫁妆的要求 , 不达目的坚决不嫁 。
一天 , 孙娇对母亲和哥哥说:"你们要我嫁给刘备可以 , 不过 , 刘备眼下连一座像样的地盘都没有 , 难道让我嫁给他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吗?如果你们念母女之情、兄妹之情的话 , 就把荆州的地盘拿给我作嫁妆吧 。我们结婚后就把家安在荆州 , 一来离母亲近些 , 可以常常回来看看 , 二来也不能让人家小看我孙娇呀!"孙权一听大为恼火 , 没容母亲发话便迫不及待地说:"不行 , 不行 , 你人还没嫁出去 , 就想争祖公留下的家产?哼!"前面说过 , 孙娇是个说一不二的人 。她想得到的就一定要得到 , 得不到的又哭又闹 , 把孙家闹个天翻地覆 。吴国太特别宠爱女儿 , 被她这么一哭一闹也就点头同意了 。孙权是个有名的孝子 。见母亲同意后 , 自己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 只好风风火火地找到周瑜、鲁肃说:"你妹妹性情刚烈 , 如果不答应她的要求 , 肯定会闹出大事来 , 答应吗 , 自古至今那有割地盘作嫁妆的呢?"周瑜听了笑了笑说:"既然她要荆州 , 主公不妨把荆州给她 , 只要到时你这样这样......" 。周瑜悄悄把主意告诉了孙权 。
到了孙娇出嫁之日 , 孙权把荆州的人口簿、地图册拿出来 , 当着来迎亲的刘备的面 , 交给了孙娇 , 说:"妹妹 , 哥哥把荆州随你嫁去作安身之地吧!"然后 , 又避开刘备 , 把嫁妆单悄悄拿给孙娇 , 叫她把礼单随身带着 , 等嫁到刘家后 , 看他们对你怎么样 , 如果对你好 , 便把礼单交出去 , 如果对你不好 , 就千万别把礼单交出去 , 免得日后倒霉受罪 。孙娇听了有道理 , 就把礼单放在身上 。到了快出亲的时刻 , 孙权突然对着孙娇痛哭起来 , 边哭边讲了妹妹许多好话 , 和自己如何舍不得妹妹离开 , 怕妹妹嫁出去吃苦头 , 和希望妹妹今后幸福等"痛肠话" 。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常说男人有泪不轻弹 。孙娇看到和听到哥哥哭得如此伤心 , 也真的动了感情了 。她联想到平日里哥哥对自己总是百依百顺 , 现在又这么大方 , 真的把荆州给她作嫁妆 , 眼下要分手了 , 还为自己的将来而操心 , 想到这些 , 自己心里更加难受 , 禁不住也大哭起来 , 哭得非常伤心 , 还边哭边讲母亲对自己怎么好 , 怎么好 , 哥哥对自己怎么关心 , 怎么关心 , 自己怎么不愿离开他们等等"痛肠话" , 谁知 , 越说越动情 , 越哭越伤心 , 直到哭得瘫软在地上 。
这时 , 出亲的时辰已到 , 可是孙娇却哭成了泪人 , 迷迷糊糊的 , 连路都走不动 。孙权见了 , 便说:"妹妹呀 , 哥哥从小就把你背大 , 如今你要嫁走了 , 今后哥哥不能再疼你了 , 现在就让我再一次背你上花轿送送你 , 再尽哥哥的一份情义吧!"说完 , 立即把妹妹背起来 , 趁机悄悄地将嫁妆礼单偷了回来 。事不宜迟 , 孙权一口气把妹妹从家里背到大厅 , 然后背出大门 , 送上了花轿 。途中连停都没有停 。新娘一上花轿 , 孙权就赶快吩咐把轿门锁起来 , 不到男家不准开轿门 。这时炮声齐鸣 , 鼓乐齐奏 , 新娘被快快地抬走了 。孙权看到渐渐走远的花轿时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
过了一段时间 , 孙权、周瑜、鲁肃商量好 , 要把荆州要回来 。就派鲁肃找到刘备 。鲁肃说明来意后 , 刘备很不高兴 , 说:"孙权不是说荆州随她妹妹嫁给我吗?怎么又要拿回去呢?"鲁肃听了嘿嘿地笑了笑 , 说:"你搞错了 , 孙权是说把荆州随她妹妹借给你 , 不是嫁给你 。我们主公是江东人 。江东人你是知道的 , '借'和'嫁'声音相近 。当初 , 也许你没有听清楚吧?请你想一想 , 自古以来 , 有谁嫁女儿连地盘都一块嫁出去的呢?"俩人你一言我一语 , 讲了老半天 , 谁也说不服谁 。最后 , 鲁肃说:"这样吧 , 你还是拿出陪嫁的礼单来看看 , 上面写有荆kl,I-字 , 就把荆州留给你 , 要是没有写 , 荆州就要完璧归赵 , 怎么样?"刘备没有办法 , 只好去找孙娇要礼单 。谁知 , 任凭他们找遍了箱箱柜柜 , 也不见礼单的影子 。急得刘备直跺脚 。诸葛亮知道了笑了笑 。他心里明白这是周瑜搞的鬼把戏 , 暗暗想以后非气死周瑜不可 。这就是后来诸葛亮要三气周瑜的原因 。诸葛亮想到刘备急得团团转转 , 就对刘备夫妇说:"别找了 , 别找了 , 这份礼单还在东吴呢!不过 , 主公不必着急 , 借就借吧 , 女婿借岳母的东西 , 能还就还 , 还不了就不还 。"这也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一个戏语: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的来由 。
后来 , 吴国的人们不懂得孙权背妹妹上花轿的秘密 , 以为皇帝老子对妹妹出嫁都这么敬重 , 也跟着学起来 , 久而久之 , 哥哥背妹上花轿便成为一个风俗在民间盛行 , 流传至今 。
- 江西赣县客家食贡习俗
- 广东大埔茶阳传统丧葬习俗
- 传统武术客家拳
- 广东丰顺埔寨纸花
- 客家传统文艺节目:客家船灯
- 广东梅州客家佛教香花文化
- 广东大埔三圣公王庙会
- 客家俗语:老地变后土
- 客家围龙屋
- 赣南客家狮头风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