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华为「客户需求管理」背后的逻辑( 三 )


所以 , 供应商看到的需求天然小于客户看到的需求 。 实际上 , 厂家看市场 , 应该要扩大到客户的视角 , 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客户所认为的需求 。
提到产品需求 , 很多人认为是产品的尺寸、功能、性能(功率、Q值、灵敏度)等等 。 华为给产品需求做了一项定义:
产品需求=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比如 , 一个学校客户给华为提了一个需求:希望在CC08机(一款程控数字交换机)实现晚上12点到早上8点切断电话 。 但依据法律要求 , 电话机应该随时都能拨通110和119 , 所以切断电话是不合适的 。
客户真正的需求是因为有人在那个时间段打电话 , 影响了他人的休息 。 应该通过行政纪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 谁打电话就进行处罚 , 这才是真正的产品需求 。
所以 , 提到产品需求 , 不能只想着产品 , 而是要解决客户的问题 。
比如 , 一家客户提出了交期从30天缩短了20天的需求 。 交期从30天缩短到20天 , 对所有供应商都是非常困难的 。
客户是电商 , 它的需求会产生爆发 , 爆发之后需要快速地交付给消费者 , 所以希望让交期缩短 。 其实客户真正的期望不是要把交期缩短 , 而是需要做好备货 。
但备货对于供应商和客户而言 , 都有风险 , 所以把备货的风险分担原则设定清楚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 因为将交期缩短对于很多供应商来说 , 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 但解决掉备货的风险分担问题 , 就可能让交期变得更短 。
所以 , 基于客户问题 , 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案 , 才是真正的产品需求或者供应商需求 。
从客户的需求转化成产品需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这是供应商的职责所在 , 不是客户的职责所在 。 同时 , 这也是供应商价值的体现(赚钱的点) 。
客户需求的参考模型:$APPEALSIBM的需求分析工具$APPEALS(产品差异化模型) , 可以说是需求分析的最好用的一个工具 , 华为在引入IPD时也用了这个工具 。
$APPEALS需求分析型模型可以用来理解客户需求 , 同时也可以进行竞争分析 。 通过该模型 , 可以分析出在哪些维度上我们比竞争对手更占优势 , 做到知己知彼 。
$APPEALS(产品差异化模型)把需求分成八个维度:
1)需求一:$(价值或代价)
客户希望为其寻找的价值付出的代价 。 其中 , 价格是核心的一部分 , 但不是唯一 。
比如 , 客户希望供应商帮助提高产品的外在品质感 , 这样营销的效率会更高 。 本质上看 , 客户并不是让产品的成本更低 , 而是希望设计方案更有传播性 , 这样就能提高产品的营销效率 。
2)需求二:可获得性(procurability)
这是非常容易被遗忘的需求 。 别人知不知道你的存在 , 就是典型的可获得性 。
比如 , 餐饮品牌 , 在没有数字化的时代 , 店铺的位置很重要 , 它需要很强的曝光量和很大的人流量 , 这是典型的解决的可获得性的需求 。
在ToC产品上 , 渠道覆盖和品牌广告都变得非常重要 , 不管是品牌广告还是渠道覆盖 , 很多时候解决的都是可获得性的需求 。
在ToB产品上 , 可获得性也非常重要 。 比如 , 宁德时代要求供应商提供一种粘胶剂 , 这种粘胶剂要求非常先进 , 既要解决防火性 , 也要解决导热性 , 还要解决连接性 。
某材料供应商在过去的五年到十年内 , 聘请了大量博士在这个领域做了研究 , 所以最终进入宁德时代的潜在供应商名单 。 而另外一个供应商没有做过这项研究 , 就没有入选 。 在研发类业务中 , 提前投入就是为了进入供应商名录 , 如果没有提前投入 , 客户直接就把你踢出供应商名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