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初创企业百家争鸣,谁能率先打开激光雷达赛道的千亿产业之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小饭桌创业
随着自动驾驶赛道愈发火热,激光雷达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迎来了新一轮的融资小高峰。
这一年,赛道内企业无论大小,在资本市场都异常吃香。
新锐企业中,探维科技获1亿元A轮融资;飞芯电子完成了A轮增资;洛微科技获5000万元A轮融资;灵矽微电子完成A轮融资;力策科技完成一轮战略投资等。
成熟企业也频获融资,禾赛科技完成3亿美元D轮融资;图达通获6400万美元B轮融资及6600万美元B+轮融资;一径科技获数亿元B轮融资;苏州挚感光子完成亿元A轮融资;镭神智能获近3亿人民币C轮融资。
【 激光|初创企业百家争鸣,谁能率先打开激光雷达赛道的千亿产业之门?】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甚至或将于2022年赴美IPO。
高瓴创投、小米集团、中科创星、英特尔资本、峰瑞资本、顺为资本等一线机构纷纷入场,重金押注赛道。
车载激光雷达比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在测距精度、抗干扰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对汽车而言相当于“人眼”。随着自动驾驶从L2向L3过渡,主动权由人变为车,激光雷达的作用也将从辅助走向主导,配备个数随之增加。
沙利文预测,至2025年激光雷达全球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较2019年可实现64.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在多方看好背后,激光雷达赛道却仍在静待曙光。目前能过车规的多是采用混合固态方案的激光雷达企业,固态激光雷达初创企业多数在加速产品研发,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由于技术门槛高,发展时间短,市场尚未成熟,行业正处在混沌的百家争鸣时期。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行业的不确定性开始增大,未来技术路线的选择、量产客户的开拓、融资能力等都将左右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格局。
初创玩家该如何选择技术路线?如何降低成本、加速量产?激光雷达市场空间多大?何时将迎来爆发?投资人如何选出未来赢家?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
- 飞芯电子CEO 雷述宇
- 洛微科技CTO Andy
- 某初创企业创始人 陈安(化名)
-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 米磊
- 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资副总裁 冷现飞
- 轻舟资本创始合伙人 周彬
- 红点创投投资人 张浩(化名)
1. 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必须要用激光雷达,未来5-10年自动驾驶将逐步过渡到L3-L4级别,随着L3高速发展,激光雷达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2. 混合固态方案作为市场的过渡期,将存在5年以上,终极形态的激光雷达会是低成本、高度芯片化的产品。
3. 激光雷达涉及多种技术原理,技术路径分歧多,业内普遍看好固态方案,但固态里选哪个方案行业尚无定论。
4. 整车厂、自动驾驶企业的需求各有不同,硬性指标不是全部,最终目的是要兼顾性能与安全性,激光雷达企业要和用户共同去探索出最适合车的方案。
5. 短期初创企业会利用成熟的供应链来进行量产,长期会考虑自研产线。
6. 激光雷达赛道国内和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产业链差距很小。
7. 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上车的固态激光雷达企业及其背后的资本或将成为最大赢家。
自动驾驶商业化与激光雷达产业化相互促进为何车载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尚无定论、产品还未大规模商用,资本就开始争相下注?
这要从自动驾驶发展的进程、激光雷达的重要性两方面来看。
激光雷达过去多用于测绘等领域,于2000年已开始商业化。
2005年Velodyne带着装有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参加了DARPA无人驾驶车挑战赛,成为激光雷达赛道兴起的伊始。后来国内外出现了Luminar、Ouster、法雷奥、禾赛科技、华为、大疆览沃、图达通等一众激光雷达企业,激光雷达的成本也开始大幅度降低。
- 智能制造|企业转型的新时代,夹缝中求生存
- 文和友|泡泡玛特与飞书达成合作 新消费代表企业加速迁移飞书
- 核桃|核桃编程荣膺“2021中国网·科技企业先锋榜”年度品牌影响力企业
- 业务|传统企业里,产品经理失去了话语权
- 医疗|8家优质企业签约入驻 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启用
- 震慑|丁磊向自媒体致歉,聊聊你不知道的企业震慑媒体手段
- 腾讯|投出公司的总市值顶两个科创板,腾讯在给哪些企业当“后台”?
- 史玉柱|刘强东怒怼史玉柱是土豪,不算真正的企业家!史玉柱终于发起反击!
- 上海这家独角兽企业,把工厂工人变成“超人”
- 腾讯|趣味知识: 三个走向没落的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