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美团的两次变轨

美团|美团的两次变轨

文章图片

美团|美团的两次变轨


零售是一种更基础的商业概念 , 美团终于把自己嵌入更广泛的一个行业序列 。
撰文|樊荣章
编辑|翟文婷
创新是所有公司的梦想 ,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核心能力从未改变 。
腾讯的专长是通信社交 , 从QQ到微信 , 本质没有变化;阿里的基因是交易和消费 , 尽管有过toB到toC的轨道转换 , 国内到海外的地域拓展 , 但平台的交易属性前后保持一致;即便如移动流量之王字节 , 旗舰产品历经头条到抖音的进化 , 但底层逻辑都是基于算法的内容分发 。
只有一家公司例外 , 美团 。
成立12年 , 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几经转化 , 几乎每四到五年就有一次变轨 , 战略定位、赛道区域甚至他们的对手 , 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 。
从积极的角度说 , 这是美团顺应用户需求主动做出的业务形态转变 , 从现实出发 , 每一次行业格局变化 , 都对公司的成长提出更高要求 。
这可能是大部分创业公司的共同命运 。 因为关键基础设施被巨头抢先占位 , 后来者除非有毁灭性创新 , 势必要在夹缝中腾挪辗转 , 占据有利地形 。 脚下的支柱扎得不够深 , 就要不断寻找新的支撑点 。
因为一直在变 , 其中一个副作用是 , 外界不定期就会看不懂美团的方向和轨道是什么 。 有时候 , 就连公司最高决策层也有「答案真空期」 。
唯一庆幸的是 , 美团给自己创造了足够的腾挪空间 , 每次变轨 , 都能找到业务转换的支点 。
需要指出的是 , 尽管美团刚刚完成第二次变轨 , 且2022年第三季度还实现了盈利 , 但当他们给自己贴上零售标签 , 打出类似重塑超市口号的时候 , 也意味着它开始正面攻入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实物电商领地 。
这还只是个开局 。

基础能力的建立
商业世界推崇预测未来 , 而不是历史考古 , 甚至很多公司不愿提及过去 。
但要想搞明白美团支点转化的过程 , 绕不开团购时代 。 美团的基础能力是从团购积累而来 , 而且至今影响着公司业务的进化和拓展 。
1、卡位本地服务电商
千团大战的时候 , 很多团购网站瞄准实物交易 , 美团成交的第一单也是实物——红酒 。 但后来王兴预判 , 淘宝用户基础大 , 选品供应链更成熟 , 他们更应该做电商2.0 , 也就是本地服务 , 把实物电商交易控制在10%以内 。 根据最大变量「人流」的变化 , 满足用户的综合需求 。
在多数网站还沉迷团购故事的时候 , 美团已经讲起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的概念 , 这帮助他们迅速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 头把交椅的位子坐到现在 。
当然 , 美团对实物电商的进攻野心从未停止 , 在即时零售的概念下 , 现在已经卷土重来 。
2、业务扩容的能力
现在的美团是个超级平台 , 送餐、买菜、购物、买药 , 人们逐渐习以为常 。 但这个用户心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 。 王兴在2014年就给美团制定了「T型战略」 , 团购是横 , 垂直领域是竖 。 猫眼独立就是一次关键实验;如果不是疫情的缘故 , 酒旅至今还是美团的现金牛 。
每个垂直领域 , 美团都敢跳进去跟头部玩家过招 , 这是跟当时的大众点评非常不一样的特质 。 这也给予美团之后业务多元化拓展的勇气和能力 。
3、平台模式的本质
交易平台扮演的角色是:场所提供者 , 规则建立者和秩序维护者 。 作为连接用户和商家的双边平台 , 如果两者利益发生冲突 , 更倾向于哪一方?阿里最初更偏向商家 , 后来态度模糊 , 似乎两边都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