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巨额亏损下,海底捞还“捞”的动吗?|钛度热评( 五 )


与其维持店面规模同时压榨员工,还不如关闭某些边缘新店,以维持原有业绩好的店铺里员工的待遇和基本的服务质量不变形,不走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底捞就算受到更大的冲击,最后收缩到只有一个城市的三四家店也是理论上可行的。
这就是在扩张或收缩的时候,要保证新分支的质量体系跟原来一致,这样就好像一棵大树长出新树枝,或者砍掉旧的树枝。反之,如果在形势好的时候多种经营,切入需要长期亏损的业务乃至干脆搞房地产,总是需要主干业务为之输血,那每一次战略收缩,都是在对着大树的树根一阵猛砍,这就算meta(facebook)也禁不住。
零壹增长创始人罗超林: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指标。即是过往一段周期的经营结果反馈,指导战略战术的调整;也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起点,如何通过真实齐全的财务状况,精准找到定下实际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问题。比如本次亏损主要是计提闭店的资产损失,该部分占亏损总额的79-86%之间;同时营收同比增40%,意味着问题出现在扩张与内控上,市场给到品牌方还是认可的,还是选择过来吃的。所以,闭店的同时还能否保持20-30%之间的营收增速是关键。
门店经营其实还有很大的发掘提升空间。我们看连锁门店的一个核心经营指标的变化,其平均翻台率从过往3-5年的5次左右,降到最近2年的2.5-3次,尽管门店增加相对存量比较高,但整体营收并没有同比例增长,意味着对门店经营的把控力是下降了的。这里面反应的问题是品牌大规模批发复制的能力还准备得不够充分,标准化程度还有优化空间(特别是大店重服务的线下品类)。硬件及供应链的标准复制不难(基本上钱到位就好),软件+经营层面+单店模型的批发式复制才是壁垒(需要对团队和执行有更高的要求),进而应对不同选址下的用户结构和经营策略。比如某幸与某冰城的软性标准化程度,就值得学习。
3、最底层的本质是对这一代消费者用户的洞察预判,可能还没能走进她们的内心里面。尝试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别的连锁火锅店层出不穷,再扩大点思考别的连锁餐饮品牌更是每天都在涌现?因为用户(特别是90-05后)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没有被消化理解透。去海底捞消费的需求场景,其实现在有很多选择了,之前的排队以及服务策略,经过这几年的演变用户已经成长,此时再以原有策略来打,用户当然不接受。于是原海底捞用户开始尝试这几年新出的品牌,吃了后发现居然还不差,用户自然就被分流了,在新增用户跟不上的前提下,翻台率自然下降。
跳出二级市场的浮躁看创始人及团队的底层经营逻辑,品牌方或许可以多调研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用户的餐饮消费偏好,陆续拿一些门店(不同城市为佳,立体多角度测试,内部孵化并找到突破口)进行内测调整,以从零开始的创业心态来看待市场,再以原有硬件供应链资金等帮扶,或许可以再造一个海底捞。
红餐网运营经理李振勇:
自从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餐饮行业就一直遭受磨难。除了个别品类之外,其他绝大多数餐饮品类都在经历严重的更替。也正是这个原因,不仅很多小商家难以为继,一些持续多年的老品牌也有不少彻底退出餐饮市场。
餐饮的经营大环境不友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全球持续变化、反复的疫情下,餐饮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餐饮业成本的三座大山:房租、人工以及食材。
疫情期间,不少头部餐饮连锁品牌逆势扩张,试图“趁低入场”,但机遇与风险相生,冒进带来的后果是,2021年疫情反复,这些企业不仅需要面对租金红利的消失,肉类、蔬菜等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涨价,收入断崖式下跌,还要承担门店激增带来的扩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