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二 )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在当时Dynex是全球领先的专门的大功率半导体产品独立供应商之一,其产品用于全球的电力、电子领域,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船用及火车牵引传动、航空、电动车、工业自动化和控制。

此次收购也是是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首次大规模的跨国收购。

中国新闻网将此事的时代电气评价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公司往后的全球化战略提供实践经验。

2008年10月31日,株洲南车时代电气公司完成对英国大功率半导体商Dynex Power Inc.75%股权的收购案,交易金额约1672万加元(约1.09亿人民币)。

对比之下,中国从西门子进口的高铁列车,一列就要2.5亿人民币,

2013年9月12日,通过技术吸收转化,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压大功率3300V/50A IGBT芯片及由此芯片封装的大功率1200A/3300V IGBT模块正式通过专家鉴定。

中国高铁自此有了完全自主的“中国芯”。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成功吸收国外技术的后“中车”
次年7月,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的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车株洲所)建成,中国首片8英寸IGBT芯片同时下线。

2015年,株洲南车时代电气公司收购英国SMD公司。

2018年,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公司表示,计划在2018年上半年在英国伯明翰成立时代电气创新中心(TEIC),为两家英国子公司Dynex和SMD提供额外的研究能力。

2019年1月18日,Dynex公司宣布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公司签署了最终安排协议,以完成全面收购。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中国南车株洲所IGBT事业部总经理刘国友透露,中国南车株洲所在IGBT项目上总投资超过20亿元。

在株洲中车的技术开发道路上,约有百位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从事IGBT器件芯片及模块技术的研发,在IBGT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可靠性试验、系统应用上攻克了30多项难题,最终掌握该器件的成套技术,并在IGBT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上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

中车株洲的IGBT产品在国内轨道交通、柔性直流输电以及矿业领域得到批量应用,项目已申报专利2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也可以说,通过收购海外公司与技术引进吸收,我国成功将高铁IGBT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时间拉回到2014年的5月,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已经躺在了湖南株洲中车的实验室里,中国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在中车株洲研究所投产。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董事长丁荣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还记得第一次引进的时候,外国公司很明确地在技术转让文件上注明,传动和控制电驱动系统的IGBT技术不能转让。“当时我看到这个很伤心,但反过来也激发了我们去努力。”2017年京沪线上的复兴号终于成功用上了中车株洲的IGBT模块,中国高铁自此实现了全面的自主化。从制造层面来谈,IGBT可以分为IDM模式(有晶圆厂)和Fabless模式(无晶圆厂)。IDM相较于Fabless而言产能、工艺都处于可控状态,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充足的资金,以及更长时间的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