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五 )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汽车品牌,一旦选择比亚迪半导体作为供货商,那就有着为对手做嫁衣的风险在其中。

车规级半导体企业要想打入车企的供应链体系,需符合一系列车规标准和规范,且需要在较长周期中完成相关测试,并向整车厂提交测试文件。

即使完成了相关认证和审核,还需经历严苛的应用测试验证、长周期的上车验证,才能进入汽车前装供应链。

车企和芯片厂商一旦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后,很难再次更换供应商。

如果你是竞对车企的CEO,是否会选择比亚迪半导体进入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呢?

由此,国内汽车半导体也陷入了深深地矛盾中,即汽车企业想要减少供应链成本可以自建半导体产线,但汽车企业自建的半导体产线又难以获得自家“圈子”以外的市场份额。

结果就是各大汽车企业各自为政,英飞凌的市场越来越难以撼动。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IGBT国产化救了谁?

比亚迪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IGBT芯片技术,却最终受困于自己车企的身份,只能圈地自萌。

产业角度来思考,比亚迪一体化的模式实现了“自产自销”,理应可以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2021上半年,比亚迪增收不增利,营收大涨50.22%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却下降29.41%;毛利率也下滑至12.76%,创下5年来的新低。

在一些车企大赚特赚的时刻,比亚迪的业绩表现却有些“难看”,半年报数据和其市值严重不符。

比亚迪、长城、吉利、上汽、广汽、长安六大车企中,比亚迪净利润最少,市值和估值却最高。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来源:华安证券研究所
甚至在比亚迪起家的电池领域,2021年最亮的仔是宁德时代,而非靠刀片电池打响名号的比亚迪,扒开其刀片电池业务,我们发现其下游外供车企名单中仅有福特和红旗两个品牌。

在各大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比亚迪叫好不叫座。

对比株洲中车与比亚迪集团,我们可以看到二者都在打破国外IGBT芯片垄断上下足了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何中车交出来的是一张名为“中国高铁”的自信名片,而比亚迪却成为了行业陪跑者,业务涉猎广,却难出尖端;事业增长高,却不见盈利。

IGBT国产化真的终究是一场空吗?

其实不然,在上一轮疫情导致的缺芯浪潮中,娱乐电子产品等方面商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大量工厂关闭,芯片一时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斯达半导体凭借且国内疫情反应迅速的优势,抓准时机加快了IGBT模块产品量产的速度。据IHS Markit数据,2020年全球IGBT模组市场规模达36.3亿美元,斯达半导以2.80%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五位。

但由于斯达半导体走的是Fabless模式,也失去了理想、小鹏等众多客户。最终获利的人其实是中车。
【 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2021年9月30日,中车株洲控股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比亚迪|IGBT芯片,比亚迪和中车是如何布局的?
文章插图
凭借低于英飞凌30%的价格优势、可以保证的交付优势、高配合度的定制服务优势,时代电气成功获得广汽、理想、小鹏等车厂青睐,建立了合作关系。从中车株洲分拆出来的时代电气上市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切入车规级IGBT。此前中车株洲IGBT产品的电压范围覆盖了750V-6500V,比其他IGBT企业覆盖范围都要广,掀起的水花也更猛烈。IGBT的第一箭已经射出,尽管目前英飞凌仍在市场中占有绝对份额,但随着IGBT的国产化逐渐深入,比亚迪、时代电气等IDM厂商的崛起,英飞凌就要随时警惕,无法用断供、涨价来“威吓”任何一家中国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