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达利|美国与日本的游戏战争( 七 )


PS4打了一个翻身仗,让索尼重新压过了微软,但这时候的索尼,也已经不再是日本的索尼了。
现在大家更多叫他们美国公司索尼。
随着索尼将SCE重组为SIE,并将总部搬到了美国,这家公司的日本成分开始变得越来越淡,到PS5,他们终于放弃了一直以来的坚持,将确定键放在了手柄的下方。
自从菱形手柄分布出现开始,确定键在右还是在下,就是日版和美版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日本游戏界曾经亲手制定下的行业标准,至此被彻底颠覆。
11
美国游戏看起来成功了,但是你问欧美游戏的制作人开不开心,他们可能会骂出声来。
几年前,在一次发布会上,曾经有一个日本游戏制作人问台上的几个欧美制作人对日本游戏的看法,台上的制作人很直白的说。
日本游戏都是shi。
但这种嫌弃并不一定是一种恶意,恰恰相反,是因为怒其不争。
这些欧美大厂的中坚游戏制作人,其实大部分都是玩着日本游戏长大的,任天堂、PS2,就是她们的童年回忆,而现在他们的童年回忆被日本人自己搞炸了。
不是说你不能炸,但是希望你是被我们打炸的,不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日厂渐渐丧失自信心后,开始学习美式游戏的制作模式,却反而伤害到了自己,《最终幻想15》试图搞开放世界却搞成了半成品,卡普空做DMC险些败光口碑。
一度有日本制作人怀疑,日本游戏的理念是不是真的已经过时了。
一直到近几年,随着美厂渐渐达到了技术瓶颈,这样的状况才渐渐改观。
任天堂用普通画面高游戏性的Switch王者归来,卡普空则拿出了压箱底的《鬼泣5》,From Software更是横扫世界,宫崎英高直接封神,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日厂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没了,只是过去没发挥出来。
他们的败,不是失败在正面战场上,而是失败在遥远过去,全世界PC行业一体化的时候顽固的坚持。
换句话说,输在了底层的定义权。
当主机架构开始使用X86的时候,缺少计算机人才的日本便败局已定。
但在那个时候,有几个日本游戏人会意识到,自己国内的计算机巨头的决策,竟然会摧毁自己的行业?
在他们的眼中,硬件都是自己开发的,标准都是自己制定的,输也只会输在正面战场上。
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上正面战场。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胜败根本不需要明刀明枪的对决,胜负早在那一刻便已经有了定数。
行业标准也好,还是硬件标准也好,只要一个标准改变,整个体系都将为之震动。
X86的帝国已经在ARM的冲击下逐渐崩解,那么未来还会不会又更新的技术改变这一切?
底层定义权,才是一切的基石。
游戏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亦如此。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