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连续39个季度盈利,谁在唯品会买买买?

唯品会|连续39个季度盈利,谁在唯品会买买买?

文章图片

唯品会|连续39个季度盈利,谁在唯品会买买买?

文章图片


虽然是电商战场上的“小配角” , 唯品会却上演了垂直电商的“不死神话” 。

作者 | 檀溪
编辑 | 杜仲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10月31日晚8点 , 双11第一波售卖开启 , 天猫1小时内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京东从10月31日晚8点至11月1日24时 , 累计售出商品超5.5亿件 。
阿里和京东的数据并不意外 , 另一边“默默无闻”的唯品会在开售1小时内 , 运动服饰、户外、童装、家电、美妆等实现猛增 , 多个细分领域迎来超100%的翻倍增长 。
双11步入第十四年 , 电商渠道里品牌竞争早已白热化 。 拼多多胜在性价比 , 唯品会是特价清库存 。 令人惊讶的是 , 唯品会已连续39个季度实现盈利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唯品会总市值380亿元左右 , 却有接近190亿元的净现金资产 。 虽然是电商战场上的“小配角” , 唯品会上演了垂直电商的“不死神话” 。
消费群体更迭 , 时代风云变幻 , 电商的格局也悄然生变 。
01 库存“造”神话2008年到2018年是中国电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
彼时 , 面对前所未有的电商蓝海 , 不论是综合电商还是垂直电商 , 都处于萌芽期 。 京东商城、淘宝商城(天猫前身)、1号店等电商平台都刚刚起步;2008年8月 , 唯品会开始试水垂直电商;凡客诚品连获融资 , 如日中天 。
早在2005年 , 唯品会创始人沈亚便接触到了法国VentePrivee , 奢侈品限时抢购模式给了他灵感 。 积蓄了三年 , 唯品会便在广州诞生了 。
但从奢侈品切入电商的想法在前期的发展中困难重重 。 于是 , 沈亚选择了更接地气的方式——将品牌从奢侈品换到知名品牌 , 通过“低价特卖”的方式培养消费土壤 。
短短两三年时间 , 垂直电商的后起之秀如雨后春笋 。 聚美优品的前身团美网在2010年创立 , 蘑菇街也在同年进入消费者视野 。
与线上的火热行程鲜明对比 , 线下的实体服装产业在2011年秋天步入“寒冬” , 陷入库存危机 。 据统计 , 2012年上半年42家服装企业总积压库存达到了惊人的483亿元 。

“困局”在智者眼中往往蕴藏着无限机遇 。 唯品会加大与服装积压的品牌合作 , 帮助他们处理尾货 , 加快周转 。 另一边 , 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大牌商品 , 一举两得 。
唯品会凭借此“御风而行” 。 虽然经历了股价下调、“流血上市” , 但不被看好的唯品会在上市后的第三季度就实现了首次盈利 。 此后 , 股价更是一路上涨 , 从5美元/股至2013年的50美元/股上下 。
2014年3月 , 唯品会股价经达170美元/股 , 一跃成为淘宝、京东之外的“电商第三极” 。
唯品会初期重点周转阿迪、耐克等知名国外品牌的积压库存 , 满足了有名牌消费需求但没有太强经济实力的消费群体 。 国际名牌的蓝海被开采之后 , 唯品会又瞄准了国内逐渐崛起的品牌 , 双管齐下 , 成为了中国的线上“奥特莱斯” 。
低价的背后 , “假货疑云”是所有电商都难以解决的戈耳狄俄斯之结 。 曾经盛极一时的凡客诚品和聚美优品都曾因为“假货风波”而一蹶不振 。 唯品会构建了“品控九条”、“正品十重保障”等一系列举措 , 同时 , 引入品牌内部的正品溯源系统和防伪技巧 , 以及利用自己对正品货源的一手经验进行甄别 。
唯品会的另一成功秘诀在于坚持服装特卖的定位 。 首先 , 服装行业比较容易产生库存积压;其次 , 服装行业毛利率较高 。 这样的定位也使唯品会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审美追求和消费需求的女性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