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霸型CEO在一线当客服:天洑软件如何解决工业软件痛点?( 三 )


因此 , 天洑在设计环节会根据已有的模型所进行的数据挖掘推荐给它们一款“代理模型” , 即一个足够实用的通用模型 , 请客户在上面进行修改;针对仿真过程 , 客户在天洑的CAE软件上既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得到趋势图 , 也可以请客户选择“跳跃” , 快速进入下一个流程 。
张明的一系列设计与传统CAE软件截然不同 。 张明如此解释:支持客户快速推演的方式被称为“选型优化设计” , 比按部就班地进行服务更高效 。 在他看来 , 所谓的创新 , 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 而是帮客户在产品中实现自己的想法 。 他希望天洑成为客户身边的“老师傅” , 能够智能化地提醒甚至指导客户产品设计得“行不行”或“好不好” 。
定位:靠服务去重新定义自己让张明下定决心创立一家与前人不同的创业公司的最大动因来自于他此前的“客户服务”经历 。 在读书时 , 他通常是集体之中较为认真负责的那一个 , 也很热衷于交朋友 , 在九州工业大学读博士时便与日本的师兄弟们关系不错 , 经常在家里给他们烹饪中餐 。 在ANSYS工作时 , 他也获得了很多日本客户的信任 , 师兄弟圈评价他为“最擅长与日本人打交道的校友之一” 。 直到现在 , 有些原来的客户仍然会主动将自己的痛点以及对产品的建议发给他 , 他也会逐条回复并放入自己的产品计划之中 。
创业前 , 与日本客户相熟的他发现 , 有些客户买了昂贵的工业软件却束之高阁 , 最后的模型数据甚至是用Excel“跑”出来的 , 再直接靠3D打印出模型再进行实验迭代 。 虽然这种操作方式可谓“潦草” , 但张明发现了整个CAE行业的误区:1.1与1.09这两个数值的区别或许没那么大 , 趋势图比精确度或许更重要 。
实际上 , 工业软件行业的巨头每年也都在进行改变与升级 , 还时常通过收购来网罗更好的设计团队与产品 。 但在张明看来 , 虽然工业软件这个行业比互联网更古老 , 但大家反而该借鉴互联网产品的思路:想做好产品 , 就必须快速地与客户去互动、打磨 。 每家公司一定要有一位重要的“客服经理”角色 , 起到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作用 , 既能衔接产品开发人员和客户需求 , 又拥有自己的敏锐判断 。
张明自己恰好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 。 2019年 , 他在日本的头部汽车企业前前后后待了两三周左右的时间 , 每天都在与“数字化创新事业部”开会 。 会议的主题听起来有些“务虚” , 简单来说 , 便是讨论自己部门目前想要解决的问题 , 而天洑软件方面就会把问题记下来 , 考虑是否能在新版软件里植入一些他们急需的功能 。
张明认为自己离客户特别近 , 也会保持最积极的合作 。 但同时 , 他认为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也是有“条件”的 。 在他看来 , 优质的软件企业不能做太多定制化工作 , 因此天洑会将用户的需求进行梳理与排序 , 测试是否能有效解决问题 , 再把有效的功能放到下一个版本里 。
当学霸型CEO在一线当客服:天洑软件如何解决工业软件痛点?
文章图片
而他认为真正的定制化有三个原则:第一 , 客户的需求与天洑自身的产品功能思路高度契合 , 把这个项目完成 , 相当于天洑把自己针对某个行业的下一个版本做出来;第二 , 能够维护与重要客户的关系;第三 , 便是较大的利润率 。
创业这一路 , 张明每天都在琢磨天洑真正的定位与优势是什么 。 在一次与几家欧美大厂的比稿中 , 天洑获得了一家日本电机客户的评价:与欧美大厂相比 , 天洑的产品亮点“特别亮” , 因为这套产品的思路与大厂完全不同 , 能看出是以一套新的理念在设计功能 , 而且非常重视服务 , 所以客户选择了天洑的产品;但同时 , 客户也认为 , 天洑的功能与国外大厂有一定差距 , 如果把得出设计数据比作“爬到山顶” , 欧美大厂是用几条路都能爬上去 , 而天洑则只能用一条路爬上去 。 但客户愿意和天洑一起去打磨好天洑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