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

_原题为速冻食品 , 正在“爆发前夜”?
来源:FIBF食品饮料创新
作者:Tutu
编辑:Bobo、Yanyan
中国速冻食品行业 , 或将迎来一个“爆发十年” 。
实际上 , 自疫情出现以来 , 速冻食品就频频登上行业热搜榜 。
先是疫情期间 , 各大速冻食品品类纷纷获得300%, 乃至6000% 的同比增长[1];随后 , 钟薛高旗下品牌「理象国」用6元/颗的鸡丝松茸速冻水饺 , 刷新了人们对“高端”的认知;今年以来 , 以烹烹袋、烧范儿、叮叮袋为代表的新一代速冻品牌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
文章图片

新一代速冻食品
图片来源:烹烹袋、理象国
在笔者印象中 , 从儿时起 , 各类速冻饺子、馒头、汤圆就是餐桌上的常客 , 也诞生了三元、思念、湾仔码头、安井食品等一批“国民级品牌” , 行业格局已经多年未有过大的变动 。
而进一步调研后 , 我们发现了这个行业的更多有趣数据:

  • 中国年人均速冻食品食用量仅为9千克 , 这个数字 , 日本是20千克、欧洲是35千克、美国是60千克[2]
  • 在日美市场中 , 速冻食品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诞生了百亿级品牌 。 例如提供终端产品的雀巢、康尼格拉、味之素;主打分销服务的US FOODS等 , 速冻业务均为人民币百亿级别[3] 。
  • 中国速冻食品市场始终未能诞生百亿级品牌 。 根据《2021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的统计 , 速冻食品领域的几大头部品牌三全、安井、思念 , 食品相关营收均在70亿左右;冷链物流行业排名第一的顺丰 , 2020年冷运业务营收64.97亿 。 [4]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人均速冻食品食用量对比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带着好奇 , 我们调研了速冻食品行业 , 并采访到了初创速冻食品品牌「烹烹袋」的合伙人Sarah 。 她在零售领域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 , 其创办的烹烹袋品牌以“微波加热、袋内即食”的袋装速食产品切入市场 , 如今烹烹袋已推出26个SKU , 客单价约为100元 , 并实现品牌销售环比100%的增速 。
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
文章图片

【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烹烹袋食品可在微波加热后在袋子中直接食用
图片来源:烹烹袋
这一轮交流与调研 , 让我们对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未来有着非常乐观的判断 。 下一个十年中 , 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很可能大幅缩小与日美市场的差距 , 并踏中新一轮的渠道红利 , 诞生一批百亿级的品牌 。
01
“晚出发”的中国速冻食品 , 背负着哪些“行业痛点”?
想了解中国速冻食品市场 , 就必须先解决前文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何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在人均食用量、品牌规模等方面均落后于日美市场?
“起步晚” , 看上去是一大原因 。
以美国为例 , 美国冷冻食品市场起步于上世纪30年代 。 早在二战期间 , 由于军需物资紧张 , 美国政府鼓励人民“大量购买冷冻食品 , 将宝贵的罐头留给前线将士” , 就让冷冻食品迎来了其第一波高速增长[5] 。 (注:“冷冻食品”与“速冻食品”概念不同 , 这里不做辨析)
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
文章图片

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冷冻食品广告
图片来源:Pinterest
数据显示 , 发展到今天的美国冷冻食品行业 , 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预计将达309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86亿元) 。 早已成为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