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 二 )


相比之下 , 起步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速冻食品行业 , 已经晚了近半个世纪 。 然而 , 差距真的仅仅来自起步时间吗?
并不是 , 过往的中国速冻食品行业 , 至少还存在这三大行业痛点 。
1、冷链基础不完善 , 行业集中度低 最核心的原因 , 自然是速冻食品乃至整个低温食品行业的基础设施:冷链 。
速冻食品的生产、运输、转运、储藏等环节都极度依赖冷链 。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断链” , 前功尽弃 。 你或许会有印象 , 小时候有时会在夏天买到奇形怪状的雪糕 , 这就很可能是这批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断链” , 雪糕化冻后又被重新冻结 。 直到今天 , 在网购冰淇淋时也时常出现“断链”情况 。
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
文章图片

消费者时常吐槽买到手的冰淇淋已经化了
部分读者或许还会记得 , 小时候卖货的老伯伯推着自行车 , 后座绑着由厚厚的棉被制成的保温箱 , 挨家挨户售卖冰糕或者牛奶的场景 , 这都是冷链物流不发达时代留下的历史记忆 。
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
文章图片

冷链不发达时代的冰棍售卖方式
回顾历史 , 中国冷链行业直到20世纪末都一直处于萌芽阶段 , 直到2001年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和同年中国加入WTO的刺激 , 才使得冷链物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7] 。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较低的行业集中度 , 毕竟在冷链物流尚未完善之前 , 速冻食品的跨区域运输意味着高成本和高损耗率 。 据Sarah介绍 , 几乎每一个需要低温运输的食品品类 , 都会出现大量地方性品牌在小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 , 例如低温乳制品、冰淇淋 。 速冻食品也是类似 , 传统商超渠道速冻食品中 , 各类散装速冻火锅食材、饺子依旧占据极大市场份额 , 而这些产品多为各地的地方性品牌生产提供 。
【食品|速冻食品,正在“爆发前夜”?】超市中的散装火锅食材
图片来源:FBIF
冷链基础的不完善 , 是过往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面临的第一大痛点 。
2、早期必要设备普及率低、食用不便 冰箱、微波炉、烤箱、空气炸锅、开锅起灶....
这都是消费者吃速冻食品过程中的重重“难题” 。 毕竟 , 即便解决了运输端的冷链限制 , 将速冻食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上 , 消费者也不可能“生吃”速冻食品 。
首先 , 速冻食品的家庭存储不能缺少冰箱 。 而冰箱能真正进入千家万户不过是近10年的事情 。 在1985年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怒砸76台冰箱、一夜成名的时代 , 一台冰箱要卖800元 , 相当于一名职工2年的收入 。 相比之下 , 26年后的罗永浩锤碎3台西门子冰箱 , 简直只能算小打小闹 。
解决了储存问题后 , 速冻食品的加工食用也需要微波炉或开灶起锅 。 而微波炉的普及度甚至比冰箱更低 , 200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 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 , 微波炉拥有率也只是30.7台/百户[8] 。
开锅起灶更是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 减弱速冻食品在“方便”维度的竞争力 。
3、购买速冻食品多为“不得已而为之” 提到速冻食品 , 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你身边的父母支持孩子吃速冻食品吗?
至少 , 笔者就曾多次被爸妈苦口婆心地教导“少吃速冻饺子 , 添加剂多太不健康” 。
Sarah介绍 , 他们在做消费者调研时发现 , 过往国内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印象 , 普遍停留在速冻水饺、馄饨、火锅食材等品类上 。 对速冻食品的消费 , 大多是实在没有时间做法时的“不得已而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