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胡赛雄:华为强悍战斗力的底层密码( 六 )


另外 , 特别是初创企业力量不够的情况下 , 共生模式非常重要 , 要适当引入一些风投、引入一些投资机构 , 说白了就是有钱一起赚 , 有风险一起担 , 这样的话你的胆子会更大一点 , 毕竟烧自己的钱是很难受的 , 烧别人的钱胆子就会大一些 。
华为公司的高层决策为什么这么大胆呢 , 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全员持股 , 烧的是大家的钱 。 如果烧某个人的钱风险肯定是非常大的 , 决策也相对偏谨慎 。 所以企业高层为什么要捂那么多股份呢 , 能不能把一些股份释放出来汇集更多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成功呢?
聚焦
很多企业经常搞多元化 , 我非常反对多元化 , 因为搞很多跟主业不相关的业务就把力量分散了 , 力量运用就出问题了 。 力量一分散每一块业务都做不好 , 最后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 最典型的就是乐视 , 这都是违背能量运作规律的 。
华为拓展任何一个业务必须满足一个前提 , 必须要有粮仓 , 我有粮仓心里不慌 。 华为是先把国内做成一个粮仓 , 然后出海 。 如果国内没有粮仓就出海那在海外烧钱烧的心慌慌、国内业务也做不好 。 大家以为华为做一个新的产业好像蛮简单的 , 这绝对是错误认识 。
华为1988年成立公司 , 1998年才把国内市场做到第一;1997年开始探索海外的发展 , 2007年差不多才实现盈利;2003年开始做手机 , 到2013年才有爆款;大概1999、2000年开始做3G的布局 , 到了2009年3G牌照才发 , 以上都是十年磨一剑 。 华为一个毫不吝啬研发投入的公司都得十年磨一剑 , 初创企业凭什么说做一个新业务就可以很快实现盈利、实现成功呢?
在这个方面是不是要思考一下能不能把我们的业务适当做一些收缩 , 把力量聚焦 , 这样的话更有利于实现主业的成功 , 当然我不是反对大家做宽度 , 但宽度怎么做?应该围绕核心能力做范围经济 。 比如苹果公司 , 核心能力是工业设计、音乐、苹果这套生态系统 。 这个生态里有ipod、iphone、itunes、appstore、ipad等等 , 但它所有的东西核心能力都类似 。
围绕核心能力去发育多产业很多是可以借鉴、可以复制的 , 而且这样的话人才可以进行横向流动 。 但如果你是做通信的 , 然后又去做房地产 , 人才没法流通 , 而且每块业务都有试错和犯错的过程 , 万一哪个产业救不活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出来了 。
我看到很多企业里经常考核一些指标 , 一考就考几十个 , 我说有你这样考核的吗 。 当一个部门有几十个KPI的时候 , 它还有KPI吗?能不能把这些KPI浓缩?能用一个KPI考核的就不要用两个 , 能用两个的就不要用三个 。 KPI多的话山头就多 , 山头多的话资源就分散 , 资源一分散执行力就散了 。
而且企业在初创事业、扩展成长事业和成熟事业不同阶段中考核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 如果你把处在三个阶段的事业纳在一起考核 , 我估计处在发育阶段的事业和成长阶段的事业都得死掉 , 所以这不是扩张思维而是一刀切思维 , 脱离了经营的实践 , 管理就会无效 。
华为把这个称为解二元方程 , 一元方程很好解但二元方程很难 , 所以华为想办法把二元方程变成一元方程 , 华为把利润率锁定在一个固定值 , 剩下的就是考虑做规模 。 华为财报每年的利润率基本都在8%左右 , 把利润这个底线锁住多的钱拼命做规模 , 这样的话KPI就变得非常简单 。
源代码6:敢赢一定要敢输
【三星|胡赛雄:华为强悍战斗力的底层密码】大家都想赢 , 但想赢不等于敢赢 , 敢赢的一定是敢输的 , 你不敢输肯定也赢不了 , 因为所有事业都有风险 , 关键是我们在这些地方怎么判断 , 怎么做决策 , 怎么让这种决策变得有效 。 我大概分了几个典型的类别: